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我能做什麽?(二)(1/5)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098更新時間:2020-05-11 04:08:12

    魏瑪共和國時期;德意誌和中國就有著良好的外交關係,在中國抗戰還沒有開始之前,德意誌曾經派遣過一個軍官顧問到遠東幫助國民政府訓練軍隊,1911年194年,德意誌以軍火、工業品換取中國的資源,此時德意誌與中國的關係極為密切。就是現在,德意誌與中國都還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四麵楚歌的德意誌能從國際社會購買的東西並不多,歐美等國家普遍對德意誌限定出口除民生用品外的任何物品,再有《凡爾賽條約》的存在,德意誌與各剝削國的關係可以非常的惡劣,這也才有了戰爭。

    對於中國而言,1911年199年的中德兩國合作對於兩國來,絕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德合作在某種程度上讓中國與德國結成了一個脆弱的聯盟,親密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實現現代化,其原因是德意誌與西方國家交惡,並處於對立狀態。在希特勒還沒有上台之前,魏瑪共和國政府一直以軍火、工業品換取中國方麵原材料為基礎;這樣的生存需要,讓兩國曾經有一段蜜月期。

    從清王朝遺跡上站起來的中國,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軍閥割據,列強環繞的環境下艱難的生存著,其條件可謂堅苦卓越,內有軍閥、外有時處於經濟無法發展的艱苦階段。

    哈爾早期就有一個不解的疑問:他很不明白一點,那便是那個國家為什麽隻要成品的軍火,不要德意誌幫助她建立

    試想,一個處於動亂之中的國度需要什麽?

    兩國的國情其實有點相同:凡爾賽條約限製了德國的工業出口。軍隊被限製在十萬人以內,軍工生產被大量削減。中國由於崛起的晚一直被列強當成剝削的對象,0世紀早期她在國際社會沒有自己的發言權。兩者都是被剝削的對象。

    《凡爾賽條約》條約並不能改變德國在軍事創新上的領導的位,許多工業企業仍然保存著設備和技術以生產軍事硬件。因此為了繞過條約的限製,這些工業企業開始與國外合作,例如蘇聯和阿根廷,合法的生產武器並出售給國外。

    然而,中國的環境更加的惡劣。她一直在尋找出路,但是在她即將發展起來的時候……

    “閣下,我有話。”埃裏希雷德爾的臉色非常嚴峻。

    徐陽目視斯特萊走出會議室,他一直低頭看著桌麵上的文件,那是一份名單。他緩緩的將頭抬起,“請。”

    埃裏希雷德爾似乎早就思量好話語,他深呼吸一口氣,問:“尊敬的閣下。我,您為什麽那麽關注遠東那個國家?”

    徐陽神情一愣,這個問題尖銳極了。他搪塞,“雷德爾叔叔,我們需要資源。”

    或許是那叔叔的稱呼讓埃裏希雷德爾感觸什麽,他語氣不再嚴肅,而是用擔憂的口吻勸告:“閣下,我們這麽做……或許會傷害到我國的利益。目前我國正在遠東尋找盟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盟友,東麵需要有國家給蘇聯增加壓力。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您所看好的那個國家能幫到我們什麽。”

    徐陽有點不想回答。他問:“您想什麽?”

    格萊姆一直安靜的坐在下首,他插話,“埃裏希雷德爾上將閣下的話未必沒有根據,我們在太平洋需要海上力量,也需要有人在背後給蘇聯增加壓力。上將閣下或許比較看好日本?畢竟日本曾經與蘇聯的前身沙俄帝國交戰。我或許能明白領袖閣下的想法,領袖閣下現在要的是為我們的國家爭取足夠的談判籌碼,這是一步精妙的布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