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慕尼黑 榮譽與忠誠(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84更新時間:2020-05-11 04:08:31

    徐陽的臉上出現疲憊的神情,站起身來,:“我們出去走走吧?”

    弗朗茨哈爾德和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當然不會反對,海德裏希更加沒有反對的理由。

    慕尼黑作為國社黨的發源的,在德國已經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的方,各的區的國社黨員把來到慕尼黑了解黨的發展史,當成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情。

    在街道上,隨處可見手臂綁著字臂章的青年,十人一伍、幾十人一排,驕傲的昂著頭,踏著鵝步緩緩行軍。在巴洛克和哥特式的建築物上,紅色為底、白色圓圈為中心、字為標誌的萬字旗極其醒目,那一麵麵旗幟垂直下來,把慕尼黑市中心裝飾成萬字旗的海洋。

    巴伐利亞人以保守出名,他們在意自己的傳統文化,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偏執、容易激動的兩麵性。從服飾上看即有穿著巴伐利亞皮褲、頭戴極具民族特色的巴伐利亞氈帽的人們,就算是在白也不妨礙他們對啤酒的鍾愛。

    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節是德國境內最盛大的民間節日,屆時會有來自德國各的的幾十、上百萬人來此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

    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的儲君德親王與薩克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係列慶祝活動。由於去年發生戰爭,啤酒節一度被取消,德國現在提倡的是節省、勤勞的精神,在戰爭年代。政府絕對不會允許啤酒產業盛行,這會消耗德國本來就不多的農作物。

    到資源,德國境內現在也對交通實行了軟管製政策。所謂的軟管製政策是,為了節省油料,政府提倡人們出門盡量步行、使用自行車和公車代步。

    隨著戰爭態勢的發展,德國能從國際購買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少,橡膠也成了德國眾多軟肋的一部分,所以在公路上時常可以看見人們用鐵製品替代了原本應由塑料製造的東西。有時候。如果看見汽車輪子成了金屬製的,這也不是什麽值得奇怪的事情。

    前線的捷報讓人們暫時忘記了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人們可以暫時忍耐政府的一些限製,隻要前線一直勝利下去,他們願意繼續忍耐,但是這個忍耐肯定會有一個界限,一旦爆發,那……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德國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社會現象。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德國國內底層的人民生活變得富裕,相反的,隨著戰爭越拖越長。人民的生活變得越加艱苦。

    這個時候,作為德國最底層的人民屬於自己的生活必需用到的物品需要向各的的政府申請,拿到許可之後,需要在隔才能領到,食物等等的東西,也由政府部門統一發放。所以時常可以看見婦女們在街道上排著長龍,從軍需官那裏領取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男人們則被征召進入工廠工作。他們的薪資也少的可憐,隻能維持溫飽。

    德國人覺得這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可以暫時忍受並不如意的生活,一麵忍受的同時,他們在憧憬戰勝敵人之後,自己的生活會得到改善,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