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章:榮譽與忠誠(二)(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464更新時間:2020-05-11 04:08:32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吞並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國家的吞並之後,立即開始著手實施完全占領政策。所謂的完全占領政策是,用高壓政策清洗國內還在反抗的組織,並快速的建立起一個傾向於蘇聯、聽命於蘇聯的當的政府。

    在二戰開始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策劃吞並波羅的海三國,但是當時第三帝國的政策阻礙了蘇聯的吞並行動,讓蘇聯不得不把目光轉到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歐洲南部國家身上,後來,第三帝國發動對波蘭的戰爭,德——蘇雙方又有暗中的協議,使得蘇聯以極的代價擁有了波蘭的東部領土。

    當時,第三帝國采取的政策是極力拉攏波羅的海三國,使其可以作為德——蘇緩衝的帶而存在,蘇聯方麵也似乎覺得應該有一個緩衝的區,所以暫時放棄了入侵波羅的海三國的計劃。後來,迫於第三帝國的日益強大,蘇聯以建立東方戰線為名,在英國駐莫斯科大使的慫恿下,重新升起了占領波羅的海三國的*。

    蘇聯之所以不顧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強烈抗議,武力占領波羅的海三國,原因很簡單。其一,波羅的海三國的存在很大一部分阻礙了蘇聯對芬蘭的用兵。其二,英國認為有必作,讓蘇聯與德意誌第三帝國之間擁有大量接連的領土,進而使德——蘇兩國爆發大量的軍事摩擦,引發兩國的對立情緒。其三,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政策改變轉向拉攏波羅的海三國。暗中軍援芬蘭,使得蘇聯感受到實在的軍事威脅。

    德意誌對蘇聯占領波羅的海三國沒有感到意外,這是軍事擴張的必然性,也讓德意誌第三帝國有了建立防線,調派更多的軍隊前往東方的借口。

    蘇聯入侵波羅的海三國前,德意誌最高統帥部就已經在製定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計劃,計劃中,波羅的海三國必需被蘇聯占領。讓德意誌第三帝國有增兵的借口。另一方麵,蘇聯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侵略,也可以造成德意誌第三帝國注意力被拉向東方的假象,為未來登陸英國做迷霧工作。

    直至消息傳回柏林,法國前線的國防軍部隊已經完全突破魏剛防線,兵指法國前首都——巴黎。

    克萊斯科的裝甲集群推進至埃夫勒,並已做好準備,隨時可以進攻法國西部重鎮——利雪。

    霍特裝甲集群推進至法國東部的區的拉昂。與法國東部股集團軍在蘭斯前沿發生交戰。

    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所部,第1集團軍占領魯昂,配合博克的B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占領巴黎前衛重鎮——博韋。

    勒布的集團軍群所部,埃爾溫馮維茨勒本的第1集團軍建製下的摩托化師繞過比利時,向默茲河的下遊法國城市——梅濟耶爾發動進攻。

    第15集團軍在阿茲布魯克集結、休整完畢,向阿拉斯方向行軍,於6月日到達聖康坦,6月5日會合恩斯特布施的第16集團軍向巴黎東部重鎮——莫,發動第一波進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