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九章:最長的一天(二)(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466更新時間:2020-05-11 04:09:01

    刀油!石油!石油!戰爭的脈搏,沒有石油輪子就轉不二,二悲的是德意誌第三帝國第三帝國並沒有成產量的石油產地,百分之九十的石油需要依靠進口。

    戰爭爆發之前,考慮到德意誌第三帝國裝甲部隊異常依靠石油才能運轉得動,在戰前儲備局就儲藏了大量的油料。不過,光走進口儲藏根本不是個事,畢竟有支出也得有收入,而依賴進口實在太不可靠了。

    因為戰爭的關係,德意誌第三帝國獲得石油的渠道當然會變少,其中大部份的石油都是依賴瑞典和瑞士向國際社會采購。然後,這兩個國家再倒賣給德意誌第三帝國,這無形中提高了許多的成本。

    先不談重金屬方麵的難題,光是幾個戰役來下,數量龐大的裝甲部隊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用了百分之三十五的石油儲備量。這是斤。可怕的數據,表明再來幾次大型戰役德意誌第三帝國的石油儲備就要見底。當然,這是在石油進口渠道完全失去的情況下。

    徐陽並不知道原本的曆史上德意誌第三帝國第三帝國到底依靠什麽樣的手段取得石油,而且在盟國封鎖下竟然能頂住差不多五年的時間。他在戰前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極力提出儲備石油的建議,其實不用他去提德意誌第三帝國自強年開始就在儲備石油,到凹年初石油的儲備量便很客觀。

    後來,斯達克家族上台之後,龐大的“容克體係”更加重視石德的儲備,這也是五年計哉的一部分,更是戰爭準備的首要目標。經過那麽多的努力,想象中的“足夠。經由幾次戰役變成了“不夠如此對蘇戰爭的設想在取得石油產地的驅使下徹底成了渴望,

    回顧曆史,一戰的最後兩年,德意誌第三帝國經曆過嚴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來源是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魯登道夫當時指出“羅馬尼亞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羅馬尼亞的石油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極限,不足以改變第二帝國石油短缺的整體局麵”而英國人捷足先登,於舊舊年8月占領巴庫,被魯登道夫稱為“對我們的沉重打擊

    社會黨上台第一年,經濟戰略專家便指出:“一旦發生戰爭,對原油進口的嚴重依賴將是製約德意誌第三帝*事行動的一個關鍵瓶頸。

    慣年7月口日提出的“凱琳大廈計戈”要求略年初實現石油產量四萬噸,但一阿道夫希特勒顯然等不到這個時間。他的戰略是先通過儲備打響戰爭,然後在戰爭中解決石油來源。

    咽年上半年,德意誌第三帝國石油進口達到頂點,最大來源是羅馬尼亞。盡管口月後歐洲以外的來源斷絕,德意誌第三帝國當年仍進口石油引沾萬噸,比愣年全年還多力萬噸。

    解0東5月刀日,德、羅兩國簽訂石典協定,當年德意誌第三帝國進口的2四5萬噸石油中有夠4萬噸來自裏馬尼亞,另外根據《蘇德貿易協定》,進口近旺7萬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