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五章:間接傷害(二)(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444更新時間:2020-05-11 04:09:18

    軸心國敢於冒著巨大風險登陸英倫是美國沒有預料到的結果,這也讓美國的策略不得不進行調整,這時美國增援英國已經看不出價值,所以隻能改變策略,不再執行“歐洲戰場處在第一位,亞洲戰場處在第二位”的戰略核心。也就是以前中國戰場處於從屬地位,現在卻不得不改變思想認真起來考慮支援中國。

    目前中國在世界上並沒哼哼意義的朋友。他們孤獨地抗戰了那麽多年,如果不是一種決然的意誌在支撐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中國需要朋友,但是弱注定不會擁有朋友。因為美國需要中國牽製日本,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援助,這種援助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前提是建立在中國人用命去換,讓美國人少流血。同理,軸心國決定支持中國也是為了戰略需要,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好心幫忙。一切協助都需要回報。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的作用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凸顯出來。為此,美國不得不加快與中國合作的步伐。但是,這時美國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支援中國是有利的行動,可是美國回過神來壓抑的發現中國完全被“包圍”了,難以找到有利的交通線向中國輸出援助!

    此時,亞州已經不是單純的中日之戰,軸心國已經將觸手伸進了亞洲,美國太平洋艦隊癱瘓後太平洋幾乎成了日本艦隊的“內海”麵對這樣的局麵美國一時間變得有些手足無措,甚至在某一段時間有人提出“放棄援助中國”的想法,所幸羅斯福並不是沒有遠見的傻瓜,援助中國的政策雖有波折但是被貫徹下去。

    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曆史底蘊的古老國家,唐朝時中國文明發展到了中國曆史的最高峰,其後經過一個短暫的混亂時期(五代十國),中國進入了另一個輝煌時期一宋代。但是宋代的輝煌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結構性失衡”與大唐相比,宋代是文盛武衰,陰陽不調。這一結構性失衡在當時的表現並不明顯,宋朝是那麽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教育發達、科技進步,誰曾想到在一片興旺發達的表象下,宋朝的國土日削,稱臣納貢,終至滅亡。一個不能保護自己的王朝,無論它的外表是如何地光彩照人,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到了元代,中國的結構性失衡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卻陷入了發展減慢的深淵。元代是一個武力極盛的王朝,宋代那種文盛武衰的局麵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卻沒有出現文武同盛的局麵。當元朝於,加年滅亡南宋時,它的武功就達到了頂點,此後就陷入了不斷的內部紛爭。那麽元代的文治呢?元代的政治局麵比較混亂,經濟發展也不如人意,文化上也不如唐宋興盛。元朝憑借其廣闊的疆域和各地區深厚的文明基礎保持了在當時世界的絕對領先地位,卻無奈地發現,中國的發展速度減慢了。而在遙遠的歐洲,在黑暗中掙紮的西方國家在結束了十字軍戰爭後,重新走上了曆史發展的快車道。於是乎,此消彼長,文明發展的前景變得於中國不利,雖然還遠未到中國落後的時候,但這種可能性無疑增加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