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三十九章 美國投降(1/3)

作者:閃爍字數:7292更新時間:2023-10-31 17:19:14

    六月六日,波托馬克河河口處。

    以“陳淵洋”號為首的十多艘戰艦緩緩停了下來,戰艦右側的河灘上,五千多名陸戰隊官兵分成了三道防線,嚴密的監視著周圍的一切情況。“陳淵洋”號戰列艦前方不遠處,幾十艘載著海軍陸戰隊水上安全部隊官兵的汽艇正在往返巡邏著。

    戰艦的艦橋外,白佑彬正在看著北麵的華盛頓。

    陸戰第十軍在占領了華盛頓之後,就開始收容洶湧而來的美國戰爭難民,隨即陸戰隊就開始了華盛頓的重建工作。因為無法調來更多的工程兵,所以陸戰隊不得不組織一批身強力壯的美國平民參加重建工作。

    當時,華盛頓附近的五個難民營都修建了新的房舍。

    至於華盛頓的重建規劃工作,白佑彬沒有考慮過,餘輝宏也沒有考慮過。當時重建的主要內容就是為難民提供安身之處,同時盡量修複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讓陸戰隊能夠更便捷的行動。

    最讓白佑彬意想不到的是,陳錦寬竟然讓他主持受降工作。

    按理說,有資格前來簽署投降協議的至少都得是海軍總參謀長,並且幾份主要協議應該由內閣官員簽署,白佑彬作為戰區司令官,隻負責為受降工作提供平台,並且代表戰區內的參戰部隊接受美軍投降。

    實際上,最初也確實是這麽安排的。

    雖然蕭鼎昆以身體健康為由,拒絕直接接受美國投降,但是按照大部分內閣成員的意思,應該由陳錦寬,或者衛延年去受降。結果,在六月一日的時候,德國聯合意大利、土耳其等國,要求也參加受降工作。這下,蕭鼎昆可不幹了,他立即命令海軍立即著手準備受降工作,必須趕在德國、意大利等國的代表到達之前與美國簽署投降協議。至於同盟國集團與美國簽署投降協議的事情,則由蕭鼎昆另外想辦法安排。

    這下,不管是陳錦寬,還是衛延年,都不可能及時趕到美國。

    另外,當時蕭鼎昆安排陳錦寬去柏林訪問,通過向德國提供海軍技術的方式來穩住德國的情緒,而衛延年則在忙著組織後方的戰略運輸,以及向澳洲、新西蘭與美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工作,根本無法抽身到美國來參加受降儀式。

    最終,則個責任落到了白佑彬的身上。

    當然,除了白佑彬之外,餘輝宏將代表帝國的地麵作戰部隊(包括陸軍)接受美國陸軍投降,楊定方將代表帝國海軍接受美國投降,而帝國駐墨西哥大使則將代表帝國內閣政府接受美國政府投降。白佑彬需要接受的是美國總統,美國三軍總司令馬歇爾的投降書。隻是,當時馬歇爾還在亞特蘭大鎮壓軍事政變,所以將由他的全權代表向白佑彬投降。

    在選擇受降平台的時候,白佑彬也費了一番功夫。

    當時,第一批四艘“海洋”級戰列艦已經服役,並且編成了第44艦隊,還在五月下旬的時候參加了幾次炮擊行動,表現出了超乎想像的打擊能力。

    按照絕大部分人的意思,應該從這四艘戰列艦中挑選一艘作為受降平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