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章 懵懂青春(1/2)

作者:運河漕幫主字數:5728更新時間:2024-01-07 15:20:43

    河東村,東、西、南被一條中等豐度的河流圍合,北麵依偎綿延八百裏伏牛山,背山麵水形成一片開闊的絕佳風水之地;相傳明朝年間,李姓祖先從山西洪洞縣大槐下南遷,曆經磨難、翻越這八百裏伏牛山區,又累又餓之際,看到這個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就紮下根來,後代代相傳,形成現在的河東村。

    環村而繞的河流,名叫盤路河,似一條銀鏈,從大山中噴出,巡村而過。受大自然的饋贈,河水清澈見底,水量頗豐,常年水麵寬約三丈,深能沒膝,經河水千年的衝刷,河灘上形成怪石林立,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水潭,那些寬大隱蔽的水潭則慢慢成為河東村天然的沐浴和浣洗場所。距村上遊約莫半裏地的前灣潭,三麵高約丈許的懸崖絕壁似一道圍牆,水流從正中的懸崖上噴湧而下,水潭出水的河道中一堵大石為屏,潭水流出被切分左右,是一處天然的極為隱蔽之所,水深處有丈許,呈圓形,直徑約有三十米,整個潭邊沙灘較為平緩,曆來是河東村女子的沐浴之地。

    交通匱乏的九十年代,河東村相對較為閉塞,僅有一條外出的道路,那就是沿著盤路河岸山腰上,被曆代先民們開出一條蜿蜒似蛇的小路,後經政府拓寬成為三米多寬石子路,這是村裏與外界聯係的唯一通道,沿著這羊腸小道,翻過幾座大山,趟過幾條河流,走上約二十裏,便來到了離村莊最近的集市,也是河東村的鄉政府駐地——石河鄉,那是河東村長輩心目中的大都市,茶餘飯後的話題自然是圍繞石河鄉展開議論。那集鎮上的物產富饒,來自各地的財貨所交易形成的繁忙街道,這裏是河東村的情報站,街道上的打架鬥毆、流氓地痞、風流豔事等都能快速傳播到這遙遠偏僻的山村。誰能掌握第一手資料,並在村裏飯場上侃侃而談,那絕對是村民心目中的能人。如果誰家有人能在石河鄉鎮上吃公家糧上班、開店,或者在鄉中學讀書,都會被村民們高看一眼,也會被認為是成功的表現。逢年過節每每看到從鎮上回鄉的人,村民們用崇拜的眼神問候著,這也是無形中就是河東村孩童們外界繁華的最初構想、對成功人士最直觀的感受。

    石河鄉政府所在的街道其實非常短,兩條十字交叉街便是整個街道的全部,集中了鎮政府、派出所、衛生院、鎮初級中學等各類國家機構,中間夾雜著賓館、飯店、服裝店、雜貨店、理發店、五金店、打鐵店、油坊等各類民生店鋪一應俱全。鎮子東西、南北兩條街道各有五百米長,站在鎮中心一眼可看到盡頭。鎮上逢雙是集,逢單休息,平日裏非趕集時光,一些店鋪老板,懶洋洋的躺在店門口的竹椅,搖著芭蕉扇,看著過往的人群,愜意的喝著茶水,跟來往的熟悉人們打著招呼,以顯示自己人脈廣、能量大,甚至趁機給自己撈上一票生意。

    鎮上的人群的嘈雜聲、吆喝聲、聒噪的蟬聲交織在一起,飄蕩在空曠街道上,街道最北端的盡頭,正是石河鄉初級中學,也是是全鄉唯一的中學,能在此念書的,都會被村裏老人戲稱為秀才。 那是一九九零年七月份,中考剛剛結束,畢業、放假的學生們開心的收拾行李,做著最後禮物交換和最後的道別,一些同學已經開始離校,還有一些家境貧寒、勤勞的學生,將宿舍裏廢舊的書本、物品整理好拿去廢品收購站換錢。

    作為同村的李鳳楠和吳梅,一起來到這裏,並在在這裏度過寶貴的三年時光,雖然每天鹹菜、稀飯、黑饅頭的日子過得單調乏味、甚至令人壓抑,但是在這裏也留下很多歡樂往事和美好記憶。這裏有他們可愛的老師、有朝夕相處的同學,當然還有一些一入學就表現出痞相十足的學渣,不過對於鎮上的中學,敢在校園裏鬧事的也寥寥無幾,相比之下,學校的學習氛圍還是非常不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