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背景一9改(1/2)

作者:貓疲字數:591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4:20

    第六章        背景一

    盛唐之所以強盛,與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分不開,連年對外戰爭的需要與沿襲了北朝遊牧民族的傳統,民間尚武,遊俠成風不無幹係,連士子都有要求通曉弓馬騎射的基本功的傳統。主要是為了守邊防要的需要。

    特別自從武則開創武科舉以來,國家號稱朝上國坐擁百萬雄師不是誇口的,

    早期唐朝軍隊沿用“府兵製”。以班田製的農戶為基礎,於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實行出為兵,入為民的耕戰一體藏兵於民的製度,士兵是來自建立在班田製上自耕農、富裕農戶,以定期的服役代替賦稅,平時於家藏兵器鎧甲,國家有需要則馬上可以大量批掛上陣。

    依編製規模大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為折衝都尉,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營為基本單位。

    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生、越騎、步伍、長水等。其部屬官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戊軍及軍戶,軍府依規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役,約為800-15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餘萬。

    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於中央設十六衛將軍衙門專事下軍馬,分別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除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督京師兵馬外其他各衛還兼領關中三百多府府兵。

    最高上將軍基本不設、以大將軍總領諸衛、十六衛每衛長官為賜號將軍、下設中郎、中郎將、左右郎將、以及錄事參軍、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參軍等名目。

    每衛維持衛軍5000-40000人,所領為常備軍。衛軍基層營編製略高於府兵,習慣統稱為鷹揚衛,營官上多一級旅帥,長官為鷹揚郎將,品級高於府兵果毅都尉。其中本部都駐於長安,約常備兵馬二三十萬左右。

    長安內城皇城另有皇家禁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為皇帝親衛部隊、合稱北衙六軍又稱北軍,最高長官統軍、大將軍、各軍領軍將軍及部屬設置同衛軍。

    在地方,中央下轄下十六道及數個大都護府、十幾個都督府。

    在道一級設節度使.    都督、都護三種軍區編製,以節度使權力最全麵,同常設元帥,但轄地固定署理數州軍政防務。於邊境設大都督,都督,同樣總領數州軍政大權,管轄範圍大不固定。

    藩部附國混雜的邊庭地區都督上還設大都護府,都護府,除統轄邊防外還兼處理邊地各族事務,同衛軍大將軍皆為正三品。

    當時作為主要兵源的府兵執役分征防兩種,征即臨時調派,防則固定上防,除親身上番外,還可以輸資代番,依軍職大和距離繳納一定的絹或錢,執役的都是永業田的農戶,一年五番,一般最長不得超過三年,否則容易造成士兵逃亡,

    軍府按性質又有內府外府之分,內府就是京師地區戍軍五府,同京師宿衛軍三衛,以及太子三府三衛合稱南軍,與之相應的就是子親檢的北衙禁衛六軍又稱北軍,前者多為宰相領下十六衛之金吾衛將官所轄,駐地太極宮前朱雀門內。

    後者一般為親王或內庭中官領,軍銜屬十六衛監門衛,居禦苑中。而所謂五府即京畿五州所出的府兵,三衛即勳、翎、策等內城衛,分左右兩部,多為大臣世官子弟出任,為一般士大夫世家子弟進身之階,其中又屬策衛是諸衛府中最為皇家親信,可以宿衛內庭,列於內仗,凡朝會出行,還和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的署兵一起交錯立仗,或在京城諸門,交錯擔任“助捕”“巡警”等任務。以上統稱宿衛軍,和北軍交錯共當京師防務,太子三府三衛即太子衛隊儀仗,軍職官銜同上但,規模要的多,一般由八輔中太師,太保、太傅等三孤三少名義上掛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