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構陷(1/3)

作者:貓疲字數:790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4:46

    第六十一章        構陷

    因此看了這份口錄,不由想起方才的情形,象這般出身外族懷著刻骨銘心的仇恨,從被閹割送進宮,也不知道是否還有多少,但至少引進宮廷的有關人等是罪責難逃了,還有那些素與之親近的。更糟糕的據稱是這個家夥在宮中隱忍潛藏了多年,過去人緣一向很廣,許多人都擔心他一心求死,若是胡亂攀咬一氣,隻怕好些人都得沾上幹係。因此午膳時,卻就有人托轉向我暗暗示好兼陳情撇清厲害,不外是擔心“此逆賊心懷死誌而間惑君臣上下”紜紜。

    “擔心胡亂攀咬嗎”我心中一動,卻想起大學時網上盛唐研究論壇的一個師兄的論文,

    這唐代的宦官弄權之禍,始於肅宗,興起於代宗,而最初一切的根源,卻是來自這位大名鼎鼎的玄宗皇帝陛下。這幾位人物我都領教了。從前太宗定製,內侍省不置三品官,但黃衣廩食,守門傳命。即宦官的地位還相當低下,主要隻是負責生活起居雜秩:內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內侍為之長,官階第四,不任以事,惟門閣守禦、廷內掃除、稟食而已。武後時,稍增其人。中宗時,七品以上已有千餘人,至玄宗超擢力士為將軍,竟列三品以上,於是宦官逐漸增多,且逐漸顯赫,這也是玄宗朝的一大弊政。為後來宦官禍國埋下了伏筆。

    而玄宗皇帝對宦官的信賴,大概因為是早年還是旁支郡王時,在繼儲擁立,中宗睿宗兩朝曆次宮變廷爭中,都得到過那些宦官寺人通聲傳氣,所出助力甚多,登基後便和後世那位明成祖朱棣一般,開始提升宦官的地位和權勢,即所謂的“玄宗承平,財用富足,誌大事奢,不愛惜賞賜爵位。開元、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宦官黃衣以上三千員,衣硃紫千餘人。其稱旨者輒拜三品將軍,列戟於門。其在殿頭供奉,委任華重,持節傳命,光焰殷殷動四方。所至郡縣奔走,獻遺至萬計。修功德,市禽鳥,一為之使,猶且數千緡。於是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

    其中榮華恩寵之盛者,前所未有,先後就有黎敬仁、林昭隱、尹鳳翔、韓莊、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硃光輝、郭全、邊令誠等寺人獲寵於上,並內供奉,或外監節度軍,所獲無不動巨萬計,京師甲第池園、良田美產,寵與高力士略等。

    而如高力士等還身具了左監門衛大將軍,雖然隻是個掛銜,而且在玄宗一朝尚稱英斷有為的環境之下,這些宦官榮耀恩寵也罷,作為一種政治勢力尚無多少大作為,但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屬拱衛京畿內四衛,兼掌京師城要門禁之則,高力士出任此職,實際上為後世的宦官權閹以軍中尉、樞密使身份把持控製軍隊,進而挾製皇帝把持朝政,開了個很糟糕的先河。

    而且據後世那詬病甚多的宦官監軍製度,也是出自這位玄宗皇帝之手筆,開元之前,曆朝曆代雖然已有監軍出現,但偶爾為之,沒有成為一種製度,所派的也主要是監察禦史、宣慰安撫使之類的文官充當,但到了本朝,這玄宗喜用宦官,不但連帶監軍全派上宦官,還在開元二十二年親自下詔,將其變成了後世固定的製度,實在大有成也玄宗,敗也玄宗的意味。

    所以擺在我眼前這未嚐不是一個機會,雖然我早前並非沒有動過冒點風險把某些人幹掉了事的想法,但隻要皇帝的寵信還在,那些人殺了一個未必能保證就沒有第二個,還不如因勢利導製造一些有利的條件,這件事情運用的好的話,就是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