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九章 新軍(1/3)

作者:貓疲字數:855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4:51

    請需要,仍然在鋪墊中有不願意的看的請略過

    第六十九章        新軍

    且不輪這兩位如何唧唧歪歪。

    校場中,煙塵滾滾,不同顏色的衣甲交錯在一起,倒也有些真實演戰的氣勢。但我不是很滿意,這些東西太簡陋,木製品的手感分量也和真正的刀槍相去甚遠,不能完全檢驗出效果。打中雖然不會死人,但鼻青臉腫的的是不免了。

    這支來自鬆州的山羌營中都是披甲及腰,盾短槍的配備,按照慣例,一般情形下,大盾利於野戰、盾利攻堅,但在他們手中正好倒了過來。這山羌,就是與健騎的平原羌部不同,健行山壑而善近擊,絕對有古代地方特色的山地步兵了。

    況且鬆州為唐吐前線,近年關係很是緊張,摩擦衝突不斷,潘拓失的鬆州軍文川城第三鎮,位於兩國犬牙交錯的各類鎮堡戍寨,中最突出部,一直據以善群的合擊協戰著稱,即使在近戰中對上吐蕃騎兵也不落下風。是為吐蕃國最想拔掉卻始終位能得手的釘子。直接讓我編入一直空缺的直屬虞侯軍,用來護衛主將再是恰當不過。

    要還有不滿的地方,除了我的虞侯和親軍隊,其他部隊,經過這些日子的搌轉奔戰的淬練和淘汰,能夠活下來的,個體戰鬥意識和技巧是磨練出來了,精神麵貌和鬥誌也甚好,絕少出現早期那種因為個別親近或者相熟死傷而造成的個人情緒波動,無謂的拚命,進而影響整隊的事情,但相互協作還有有問題,特別在混戰中相當。

    直到見識了鬆州羌營戰鬥後,我才知道症結所在,是缺乏長期生死與共中自發培養起來的,相互非常熟悉的默契和協調感。

    畢竟這久戰勁卒和新成之軍,一見麵過手便分出高下,前者雖然表現為外表無常,站的十分無序,但實際上與同僚間保持恰倒好處的揮開兵器又能相互掩護的距離,在敵人衝近前,絕不會過早舉起兵器,所有動作簡單而沉穩無匹,基本是本能的條件反射,幹淨利落,不徒耗一分氣力。

    每戰下來,斬刺的白灰,都盡量落在了胸頸要害的附近,專尋那些不死也足以重傷喪失行為能力的位置,相對新軍見人就猛砍亂刺,無目的點得亂七八糟,高下區分就相當的明顯了。

    畢竟成軍的時間太短了,因為混編的緣故不同水準的基礎需要時間磨合。這也是沒法的事情。

    要知道,當初對那些流民直接補充來的兵員毫無訓練可言,為了需要,我采取了最殘酷也最速成的辦法,直接讓戰場來選拔的途徑。

    率軍斷後,多打的是伏擊和遭遇戰,擊潰主力後,便選拔這些新軍的時候,由正軍包抄壓陣,讓這些新丁由一員老卒帶隊去收尾。要知道瀕死掙紮的敵人往往更凶狠,用這些剛拿起武器的平民去對付,其代價可想而知,往往一陣下來十不存三四,還有若幹徹底廢掉和嚇破膽的,特別在駱穀之戰尾聲被壓縮成十數股的殘敵,用中壘六營足足輪了一遍,才把他們清理幹淨。

    雖然損耗頗大。

    但我卻從來沒有擔心過缺少兵員的問題,龐大的流民隊伍,到後來饑餓中為了一口吃的,給把刀就毫不猶豫的去殺人的大有人在。但隻要能夠比較完整的活下來,那就成長的極快,可以學會漠視死亡,隻憑求生的本能作戰。甚至可以和其他正軍一般,對後進者拚是血肉橫飛死去活來場麵,或是冷眼旁看或興奮。畢竟死人不會後悔的,但活人會活刻骨銘心的,因此幾戰下來,他們的已經不缺乏戰鬥意誌和拚殺的本能,但缺少足夠時間的訓練和整頓,協調和整體性就差了許多。

    雖隻能作為輔助部隊,和正軍的補充兵員。但也有相應對等的區別待遇,諸如定量共給的食物,按照殺敵的數量,優先配給,優先挑選戰利品的權利等等。一旦表現出色進入正軍,那就還有錢物供應,這樣既給予一定希望又有足夠等級和差距讓人去競爭。這是駕馭之道。也是龐大的流民隊伍在對懸殊少量的部隊控製下,可以甘於忍受蹉跎困頓,卻一直沒有出什麽大亂子比的原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