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二章 武廟與武試(1/4)

作者:貓疲字數:9016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03

    第九十二章

    在第二批往大散關的人馬亦出發的一個月後,成都外城東武廟,卻成為城中最熱鬧的所在。

    對於武廟這東西,我已經不算陌生了。到了成都頭一日就按例到其中拜臨過了。

    這武廟可算是本朝的首創,到了此時還算個新事物,建立於開元年間,當時唐玄宗有意銳意進取,鼓勵軍功宏揚尚武開邊之風,下詔封奉薑太公為武聖,張良側供之,又以兵道大家、古今名將十數陪祭之,製兩京及諸州皆建太公廟供奉,與孔子的孔廟並列為文武二廟。

    其中周朝的薑太公望作為武廟神主,當然是享受最高等級的供奉,為華夏第一武聖。

    “以漢初張良配享殿上”,陪在薑子牙身邊一起受享,這是二等亞聖的待遇。

    “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並東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為第三等。這是正殿的供奉。

    東殿,供有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等;

    西殿供著,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複、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等。

    裏麵供的也算是華夏曆代的軍神了。因此,本朝凡有軍隊出入駐防,多有參拜的習慣,求前輩們庇佑。

    每有參拜者看著其中座座塑像壁畫的,特別是本朝的李靖、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李孝恭、蘇定方等先賢,不由任人心情激蕩,渴望起功名建業,想到將來能否位列其中而豪情頓生。

    而且這個標誌著華夏武勳功業的榮譽堂中,倒也不全是漢族的,從匈奴到鮮卑到羯胡、羌這些外族名將,居然占了相當的分量。唐人的氣度在這一點上,顯然要比我那個時代宏大的多,連嶽飛是否民族英雄都有人抄做的沸沸揚揚,勾結倭寇的海盜王海之流到有人電視劇歌頌的。

    每當忙完了公事,我偶爾也會到此行走其中,靜靜細細品味那些先賢名臣的名牌事跡,yy的感懷一番,也是一種精神的洗禮。

    最令我感歎不已的是,誰中國沒有靖國神社,這就是啊。反倒鬼子那套東西原來就是這裏學去的啊。不過我們自己本該傳承的東西反而被後世人遺忘荒棄了。

    那些自稱憤青的新一代白們,拚命拿靖國神社這些東西抄做意淫,用口水和幻想消滅對手,的標榜自己如何精神愛國的時候,有誰又知道我們還存在過這些精神豐碑,誰在乎這些東西呢。

    神話傳中的黃帝陵、後土祠,越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倒越是年年有人盛大的祭奠,但武廟呢,這些代表中國曆代進取精神和先賢的碑林,卻從未聽聞有誰關注過,敏於言而納於行,好些形象工程什麽的麵子上虛無熱鬧的東西,倒是我那年代的通病。比如是回歸儒家精神境界和提倡其中的積極因素,卻搞的卻是形而上學的教條主義複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