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八章,承襲與公關(1/4)

作者:貓疲字數:11526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06

    第九十八章,

    武試雖已經結束,但餘波蕩漾的,還是牽扯出一些紛紛擾擾的人事。

    要知道軍中就如朝堂一般,也是有諸多派係的。北軍五虎他們看我總有不順眼的根源也很簡單。

    光這晉身武官的來源,就有科舉,襲蔭、累進,保舉等多種途徑。

    自唐代起,取士的考試製科和常科兩種,常科就是每年分期舉行的例行考試,製科又稱恩科,指有時皇帝為了某中方麵人材的需要,臨時特別加開的科舉。其中製科又文、武兩科,分別用以選拔文職和武職進士。

    如現在河北作戰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就是本朝開元十九年詔試武貢士中,當時就以“武舉異等”中第,補從九品下右衛長史,踏上仕途軍旅的,屬於科班出身的代表人物。

    而我前些日子進行的武試,也屬於這種皇帝特準的恩科。

    襲蔭,就是承襲父蔭,根據父輩的官職、爵位、功勳,朝廷授給子孫一定的職位、爵銜,這也是唐朝中許多將門世家的傳承立身的資本。父祖官至五品以上的高官子孫才可通過“門蔭”作官,

    如本朝大將李光弼就是承襲了,原為契丹族老八部的酋長,追隨唐太宗征高麗的祖父,以及曆任左羽林大將軍、蒴方節度副使的父親,李楷洛的餘蔭,成年後直接授左衛郎將,開始嶄露頭角的。

    事實上,本朝以官爵軍功相傳的將門、文官世家數不勝數。光京畿之地,長安城內一地的豪門世家不計其數,郡望大姓比比皆是,象“薛、李、劉、高、徐、蕭、輔、沈、李、梁、杜、闞、王、羅、王、陳、楊、封、裴、宇文、獨孤、鄭、權、閻、蔣、薑、張”等皆是其中的精華和典範,代表了曆代積累下來根深蒂固的京師巨族顯望,族人子弟眾多。

    其中又以崔、韋、裴、盧、高、杜、張等幾大稱為宰相世係、後妃世係的宗族最為顯赫。其宗支在本朝出好幾位宰相、後妃的。象韋韜出身的韋氏,就是屬於這些宰相世姓的大宗之一。

    因此雖然這些世族大姓從來不缺少浪蕩無行的不肖子弟、紈絝兒女,但世家子弟也有三六九等,並不盡是是廢材,畢竟作為世家大族擁有比平民百姓更加優越的環境和資源,長期的積累,要出些人才並獲得晉升的幾率也要高的多。

    保舉,就是依靠親信大臣、強力權貴的賞識,從白身直接獲得舉薦獲得為官的資格,本朝的許多名著名詩人,飲中八仙的王維、賀知章、儲光懿等,都是象靠歧王等宗室的舉薦,而破格詮選為官的。在文職上,一般多為北門學士這類佐叢顧問官職。

    而軍中例子比較少,非考績長年極優異或是有奇大的功勞,方可行之。比如我就手上就拔了不少。

    最後是累進,最值得尊敬的所在,即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從最地層的士卒做起,依靠戰功積累獲得升遷的,這樣的人很不容易,但在中下級軍官中卻是比例甚大的。

    除了以上正式進入仕途方法,還有一條比較特殊的捷徑--入幕,即作為某一要員大臣的私人從屬的佐官,隨主官的升遷而進入仕途的。

    缺陷是,一榮具榮一損俱損,個人色彩濃重,好處是破格提拔的機會也大。可以直接直接獲得具體的職位。象李白、杜甫,還有死鬼宰相楊國忠,以及我部下的高適、嚴武等曆史上都是做過別人的幕僚的,現在我帳下的薛景仙等人也算是。

    文官晉身與武職上述類同,除了製舉、薦舉、襲蔭等以外還有議敘的名目,即所謂的清望官,沿襲自古代舉賢良方正的九品中正製的遺風,即皇帝特別征辟在鄉在野的名隆賢望的人士為官,並招眾大臣評議授官的製度。

    有部架空《新宋》裏的那個石越的崛起就屬於這個類型。這些人往往也是構成清流的重要力量,對輿論導向的影響,連皇帝也無法忽視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