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九章 把持與對策(1/3)

作者:貓疲字數:857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28

    一百一十九章

    走了一圈下來,腿腳有些乏了,就領進了當值的官房,奉茶休憩,那些工坊廠房的主事,有心邀好的,就會逐一送了各色新品過來賞鑒。

    這鄭元和,也甚有耐性的,陪我走了這麽些時日,雖然嘴上矜持著不什麽,但是麵對如此一大灘事業的成就和規模,但從他隱約流露的表情上看,心裏還是多少有些自得和欣然的。他雖然不動發明創造,卻有這很好的統籌和計劃能力,他的項目被我一改再改,卻沒有出大問  題,這就是他的功勞了。

    比如我眼前這官製飴煉坊,捧上的這一盤白花花的新糖,提純後的方圓糖晶堆砌成塔,冰瑩剔透的讓人口中生津的.還有各色加工過的糖製品,五顏六色的糖果兒、糖酥、糖卷什麽的,著實誘人的很。

    自從貞觀年間名將王玄策出使西域,借兵攻破東竺摩陀諸國掠其工匠,也將竺的製糖術傳入大唐,這蜀地、嶺南種植甘蔗製糖的曆史也有百多年了。不過糖加工規模都不太大,熬製出來的除了板糖、糖稀外,也就石蜜比較有名外,品質也很原始。

    因此深加工大有可為,更何況由於正值戰亂,資源緊張起來,朝廷醞釀著開始禁用糧食釀酒,因此我讓他們用製糖剩餘的蔗渣釀酒。如果獲得成功,又是一大收入。還有名為猴兒釀地原始果酒的製作,許多人已經看了商機。

    而這些官私生產的產品,相當一部分通過特殊的途徑,將流入到吐蕃、南沼等地,絲茶紙酒糖等消費品乃至奢侈品在那裏大有市場,甚至一錢這樣的純白方糖,可以換到等重的銀書或是一頭牛。

    事實上我做的這些工場多是長期投資。不能馬上見到效益的所  在,這些經過了當初起步階段,文數字地後續投入,自然不是我憑空變出來的。

    當時開源節流的問題就擺到了眼前,正好當時鮮於家倒台,抄獲了不少。暫時緩解一些,而鮮於家事件後最大的收獲,就是有相當部分家族中的主事和經辦人員的投靠,通過這些投誠地人士,掌握了其鮮於家原有大部分的走私回易的人脈和資源,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棄暗投明,將功補過,報效朝廷的名義下完成的。

    後來又有成都地方的世族、行會的代表前來接觸,經過與蜀中地方勢力的交換和妥協,在多方參與下。已經控製了鬆州、潘州等地邊境的大部分走私渠道,雖兩國尚在戰爭狀態。但隻要民間的需求和利潤地存在,就總有不怕死的人。這走私也就總也禁絕不了,因此作為官方勢力,背後介入控製地好處是,可以將其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作為我的虞候軍四大營中,長期不在成都,以寶之戰地殘軍為基礎新組建林字營,和潘拓失的羌眾擴編而成的山字營,就是以查禁走私的名目活躍在鬆州和姚州的邊境上。承擔著保護該渠道的暢通,打擊其他走私途徑。以達到壟斷的目的,順便也對邊境對麵進行刺探破壞。而那些敢於在走私邊境地,往往巨利豐厚,且多亡命之徒,也正好用來練兵。

    當然在我掌控下比如銅鐵金銀兵器這些軍用和貴重物資、軍用管製物資自然要控製輸出,但是絲茶、紙瓷,香料綢布等奢侈品消費品,卻是明禁暗縱多多益善,卻源源不斷的傾銷過去,用經濟傾銷手段最大限度地掠奪民財和資源。至少我不認為,多消費一些絲綢和茶葉的,就能夠讓那些南沼吐蕃,提高國民素質,或者國家變的富強起來。

    魏方晉做過劍南節度使掌書記,雖然不知道為什麽,在崔圓手上未得大用,但管理過八州六鎮的文書往來酬,在地方人麵上也很熟,負責主持這種明裏打擊走私,暗中把持壟斷大部分邊境走私的相關事宜,也算是如魚得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