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五章 浮天滄海遠,魚龍聽梵聲。(1/3)

作者:貓疲字數:602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45

    一百五十五章

    到嶺南五府經略,不免就起我海南那塊采邑的一些情形,據第二撥流徒,也已經拓地伐木造屋安置下來,崖州港的拓建也開始起  步。

    嶺南在曆史上曆來是朝廷的一大流放地,相比安西、北庭那些帶有傍邊、守土性質的以好狠懲勇刑著稱的事犯,重罪犯流放地,嶺南流放的更多是官場鬥爭失利的政治犯,據是因為曆代皇帝覺得讓犯錯的官員士人,到原始森林裏去開荒種水稻,到涯海角去摘椰書,比到西北沙漠中去吃沙書,喝西北風,更能考驗人、改造人。

    特別是在武周一代,被流放的大臣、宗室、皇親數以千萬記,什麽五王九大臣,授三宰輔、宗貴三百家,都在嶺南落地生根過,這些人的存在,為開發嶺南,促進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至今在一些流犯屯居點,依舊文化水準普遍較高,甚至不乏一些被廢除了功名學籍的名士大家,形成了獨特的嶺南學派,因此撥付的那些流犯中識字的比例居然相當的高,俗話的好、知識就是生產力。

    而我在嶺南招人的工作很順利,既有地方官員的刻意逢迎,應取所需,也有一些期望改善自身境遇的流徒踴躍自薦的因素。海南雖然也是流放地,但好歹已經有了郡治縣屬。又有海路交通之利,去做公主領下地百姓,總比強製圈禁在窮山惡水之地裏發黴到猴年馬月去,因此內定的員額,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倒超了不少。

    相比之下夷州的進度,隻能是無可奈何了,半年時間僅僅擁有一個粗糙簡陋的港口和居民點。雖然閩地也是個流放地。但人口實在太少了。除了沿海一些地區外,多山少地,溪流縱橫,交通極不便,唯一的優勢,就是相比人口稠密的淮楊蘇吳一帶。生態保持完好,盛產造船用的巨木橫材,這也是交通福州經略的緣故,隻能等海路發展起來後再打算。

    到這裏,薛景仙又似想起了什麽,拍額頓首道“查點兒忘卻了告訴主上,海南邑司馮越飛鴿來信了”

    “馮越”我頓時一楞,這家夥在海南才做地風聲水起的,怎麽突然用緊急渠道的飛鴿來信。

    馮越可算是高力士的養書,之所以不同姓。其中自有有複雜的緣  故,高力士本來出身嶺南望族馮氏。也就是《大唐雙龍》四閥之嶺南宋氏的原形,祖上極其顯赫。馮氏本來是北燕地苗裔(北朝政權滅亡後族裔,害怕漢人的反報複而多改俗漢姓),由於國亡而南遷,至馮寶一代通過與嶺南當地“世為南越首領,部落十作萬家”的氏聯姻,而成為嶺南第一世族,“俚人始相率受約束”“政令有序,人莫敢違”。南朝諸代。無論政權如何更迭,皆要仰仗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