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四章 錢荒(1/3)

作者:貓疲字數:809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54

    一百七十四章

    “錢荒”,回頭陪著丫頭,正笑的前仰後伏的,屁股還沒坐熱,成都長史代少尹鄭元和,又來求見,不免攪擾了興致,對這廝的敬業精神,有時候實在讓人無可奈何。

    “正是錢荒”他一板正經道

    成都乃至蜀中地區,居然開始出現錢荒的問題。錢荒這東西算是太平盛世一大特產,隨著開國以來百年盛世,加對外商路的發達密布,造成世麵上可以貨殖產品的極大豐富,但與此同時也帶來另一個問題通貨緊縮,也就是通常所的錢荒,屬於官府鑄造發行的貨幣量,始終根不上社會財富增長量,貨多幣少之結果,造成物賤錢貴,使的更多人持幣待購,市麵流通貨幣的持續減少,於是錢荒就爆發了。由於我搞的那些東西,產能急劇擴張,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錢少貨多的緊縮趨勢,許多人將貨幣大量囤積起來,觀望投機。

    北方戰亂,本來應該是通貨膨脹的,但居然會出現錢荒,這錢荒的發生,可不是偶然,通貨膨脹,穀踐傷農的道理,在這個時代也通用,流通衰減,市場蕭條,交易萎縮,最終影響的還是靠工商發家的人。

    我是個武將,按道理,這種經濟問題應當與我無關的,但是我手下的流民大營,還有大量新興的事業。

    錢荒造成的後果,如果處理不當,也更容易成為那些新生產業,潛在反對者新的攻擊理由,大辦實業,過量的傾銷,導致錢荒,傷及農本紜紜,在自己自足的莊園經濟下,傳統的大地主真正受到的影響很,反而是那些底層承當勞役賦稅的農民、手工業者衝擊最大。

    畢竟長遠的前景什麽再怎麽口燦如花,擺在眼前的東西才是最實  在,被人利用起來,禦使大人也不會客氣的筆墨和口水的。在此之前,也不是沒有暗中的勢力,哄抬物價,聯手抄市,籍民生動蕩以攻擊流民大營相關的實業之過。

    直接解決的辦法看起來很簡單,無非是加大通貨投入,但實際上受限於貨幣原料的產量,這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根據本朝的少府誌:凡下銀、銅、鐵、錫之冶一百六十八所。主要集中在陝、宣、潤、饒、衢、信五州,銀冶五十八,銅冶九十六,鐵山五,錫山二,銅山四。汾州山七。歲采銀萬二千兩,銅二十六萬六千斤,鐵二百七萬斤,錫五萬斤,鉛無常數。以洛、並、幽、益、桂等州皆置錢監。

    象我手下的商州,有紅崖冶銅山,置有洛源錢監,

    一個幅員萬裏的大國才二萬白銀、二十六萬六千斤銅的產出,這些產量作為貨幣的支撐,顯然嚴重不夠,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的社會需要,於是就有了“盜鑄漸起,私錢橫行”的社會現實。

    雖以重罪嚴治株連,“私鑄者抵死,鄰、保、裏、坊、村正皆從  坐”。但始終屢禁不止,“私錢犯法日蕃,瀕江民多私鑄錢為業”“江淮遊民依大山海以鑄,吏莫能捕”。各種錢、輕錢、惡錢、劣錢的橫行,嚴重衝擊了社會貨幣信用體係,更有人融官錢鑄器為利,到了唐玄宗不得不下令“絹貨絲帛”與錢並行。盡管如此,還是不敷使用。

    但另一方麵,由於商貿的發達,唐朝成為金銀等貴重貨幣的世界第一大流入地,因此大多數時候錢荒的問題,都一段時間後,又市場經濟杆效應,而被外來的輸入所緩解和消化。

    但現在是戰亂時期,來自西域的商路早已經斷絕,作為輸入地的安息、大食、拜占庭的來源是不能指望了。

    真正解決的手段還是,加大產出投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