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六章 晦氣晦氣(1/3)

作者:貓疲字數:675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5:55

    一百七十六章

    “勝負不在陣前,而在朝吧”談起西軍種種,薛景仙歎了口氣亦如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緣故,我這裏甚至比他們中某些人還要明了。

    據最新西北道六百裏急報,西北朝廷再次對河隴諸地的藩屬附族,再次發出十抽一的大征詔,顯然西北那位皇帝也不放心,邊軍內調後,留這些附番也不知道會生出什麽事來,幹脆借大軍雲集之勢,威迫也  好,利誘也好,將那些稍有些實力的藩部,陸續的調發出來,打散了編練成軍,號做百營義從兵,作為涼城預備隊和機動力量,但是武器和糧餉的缺口不免就拉的大了,因此迫切需要加大來自蜀地供給,連流民大營也分配了三月內供給三個標準軍人份的兵甲配額。

    作為補償,遠在扶風韋韜部,也將得到首批五千單位,來自西北十三牧監的良馬,而且是那種清一色騎軍用戰馬,而不包括那些馱挽普通軍馬。

    而按照北邊那位李元帥的部署,雖然進度慢了點,有點消極戰之嫌,但如果按步就搬下去,想吃敗戰,也很不容易,時間拉的越長,敵我力量對比的差距也越大。

    在四方紛起而動的義勇民軍阻擊襲擾下,丟掉大部分輜重退聚回京畿地區的賊軍,最缺少的就是堅持時間。根據高達夫那裏的定期匯報,各地捕獲的逃兵中甚至已經出現了,安祿山當年起家的老本——範陽老三邊的人馬。

    但西北朝廷的泡臣們,未必能夠這麽想的。或者,他們急切需要一個大勝利,比如象收複長安這種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的成果。

    雖然駱穀冊立之初,老皇帝就定下了詔高於誥的基調,但在實際運做中,已然形成南誥北詔分立而治的趨勢,而整個北方平涼朝廷能夠控製的不過是西北一隅,雖然背領四道,有盛產精兵晾馬的安西、北庭兩大戰略後方,但是這些地方特色是地廣人稀,不是適宜供養大軍的地  方。關中之地已成戰場,爛不堪,不能指望有什麽收入。而擁有相當實力的河北各路官軍,卻同樣也是立場不明。

    因此,一開始西北朝廷先的弱勢,在一些即成事實的有意無意的推動下,已然形成,甚至連西北朝廷新建的神策七營,左右神武軍,乃至傳中內朝的秘密部隊——左右英武軍,在質量和數量上、在資曆和武功上,也沒有辦法和我搞出的兩府三軍相比擬的,因此迫切的需要通過戰事,來樹立權威,以軍功和武勳來培養心腹和實力。比如一個收複長安式的政治上影響極大的勝利。

    一國兩泡,本來就是非常之事,令出多門本來就是國政之大忌,  誥、詔並行,現在還看不出什麽問題,但不等於將來也一定沒有問題,要是未來能夠平穩過度也就算了,要是將來有什麽變故,我倒替那位嶽父肅宗皇帝感到悲哀了,

    西北朝廷現下雖然廣有大軍數十萬,但這些人都是勤王討逆的正統大義下,雲集而從的,一旦泡王兩代父書攤牌,我懷疑還有多少人肯願意卷入這場泡位之爭,能夠保持中立已經算是萬幸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