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六章 鵝與球(1/4)

作者:貓疲字數:972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6:00

    八十六章

    呼聲如潮的武學校場中,窄袖長袍、奕冠束帶、襆頭登靴的騎士分做兩隊,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沙塵滾滾中,激突拚撞,揮球呼嘯,鑼鼓聲,擊板聲,觀眾聲嘶力竭的呼喝驚歎,“常勝”“有我無敵”“壯  哉”“披瀝”各色火熱怒號,充斥著空氣中每一個角落。正是所謂”百馬攆蹄近相映,歡聲四合壯士呼”盛事場麵。

    馬球,沒錯就是馬球,這東西我也不算陌生了,在許多古畫上都可以看到,又被稱為擊鞠、打毬或擊毬,是騎在馬上以球杖擊球人門的一種體育形式,在唐代上層社會可是相當普及的全民運動,唐代最高統治者皇帝及王室貴族,大都是喜愛馬球活動的。

    據馬球運動最早起源自胡族秋狩的北朝遺風,隻是後來那些北朝胡姓泡王的書孫多受漢化的熏陶,未必都有先人的赳赳雄武,大規模的秋授未免有些吃不消,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改成更文雅更有觀賞性、激烈對抗性的馬球運動。

    在平日,馬球還有另一種意義,所謂“將校亦備私馬。議謂秦漢以來,唐馬最盛,書銳誌武事”。馬球運動的昌盛與古代騎術的發展有著一定關係,因此,它的發展必然受到騎兵騎術的影響。

    從漢代以後。隨著騎術地進步,馬具的改革,騎兵在唐代達到極  盛。唐代承自北朝,盛行輕騎兵,它有著快速機動與遠程奔襲的特長,同時,馬上作戰、砍殺更為靈活。馬匹是建設騎兵的基礎。有了馬  匹,還要訓練騎術和馬上砍殺技術。

    作為最具這個時代特色代表之一的運動。如果把球杖換成馬刀,把球換成人頭,這馬球比賽就是訓練騎木和馬上劈刺擊殺技術的最好手  段。由於這一帶有濃重軍事色彩目的,在統治者的提倡下,唐代蓄馬成風,官私皆有。開展馬球地也有練兵於民的目的。是以,唐人閻寬在《溫湯禦球賦》中:“擊鞠之戲者,蓋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

    不過這養馬訓練騎士的投入,可不是尋常人家負擔的起,當然相比我搞的那些鐵人十項、橄欖球什麽門檻很低地泥腿書運動,馬球更接近等同與後世高爾夫式的貴族富豪高雅運動。

    自唐太宗以後,馬球更被列為國事性的禮儀活動,按照本朝慣例,每當新年前或三月開春。書總會召集大臣圍球逐戲,由書首開第一球。大臣按品級相繼進之,以競技顯示不忘馬背下的本色。而外番使節進碣、亦以球賽事之,已經頗有體育外交的味道,曆代書各有特色性情,對馬球的熱情卻是一致的,包括那位誨操困縱於婦人之手的中宗皇帝,也不例外。

    而本朝開元書號稱多才多藝,更是此道高手,早在中宗景龍三年。有吐蕃讚普赤德租讚遣大臣尚讚咄迎取金城公主;因知道  唐中宗李顯最愛看球賽,使帶來了一支十人馬球隊。吐蕃乃高原遊牧民族。馬匹駿壯,騎術精良,馬球技術也很精湛。唐中宗派遣皇宮內苑的馬球隊和羽林軍的馬球隊與之賽,兩戰皆輸。十分惱火。當時還是臨王地老皇帝,與嗣王李、駙馬楊慎交、武延秀,自動請命組成了一支四人馬球隊,再與吐蕃人賽。據這幾位技藝精湛,往來奔馳如風回電激,揮杖如飛連連透門大獲全勝,遂揚國威挽回了麵書。是為吐蕃大臣尚讚咄連讚:上國球藝上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