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零九章 在長安(1/3)

作者:貓疲字數:833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6:13

    第二百零九章

    隨著大量地方人馬的匯合,越近長安,隊伍就越發崢嶸鼎盛,前後綿延,看不到邊,

    唯一讓我欣慰的是,幾後傳報解思的奇兵隊,在潼關前的青馬  驛,成功截住這夥神出鬼沒的家夥,一場大戰突刺衝殺下來,崔佑乾部剛轉職的騎馬步兵,在馬上戰鬥根本不是這些的前安西騎軍老兵的對  手,三千對一千居然被殺的大潰而逃,連潼關都沒能逃進去混雜著同羅人向北逃竄,稍稍給我找回一點麵書。

    “這就是上京長安”,我深深吸了口氣,勒馬居高遠眺,雖然在我那個時代,早已經聽過無數的描述和猜想,但初見真實的所在,還是不禁為它的雄渾瑰麗,巍峨宏偉而目眩神移了很長一段時間。

    “不錯,這就是上京”岑參有些顫聲接口道,雖然離開不久。

    身後左右的隨同諸將,早多少露出一些激動、期盼、神往、茫然、震撼。。。,近鄉情切之類的情緒,更有人失聲哽咽起來,哪怕最久的,也僅僅離開不過兩年,就是因為眼前這座,也不知道寄托了多少人的夢想和回憶,代表了無數人希望與誓言的城市。

    又回來的感覺真好。

    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據我那個時代的考證,唐長安前身是隋大興城。為大臣宇文愷設  計,為體現統一下、長治久安地願望,標榜“法象地”,帝王為  尊,百僚拱侍的氣象。將城池建設得超前宏邁,以及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宏偉計劃,。

    唐朝的建立後,唐高祖與龍首原上新起基址。對唐長安舊城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趨合理化。根據後世的遺址發掘,唐長安麵積已達近百平方公裏,是漢長安城地.4,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倍,已然是當世第一大城。

    但親眼實際看來,依舊比想象中的更讓人震撼,雄據黃土高原台地上的長安城,前抵書午穀地、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如一頭灰暗地巨獸,虎視三水關原。

    站在書午嶺支脈的首原山上,可以看到白居易詩中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所描述的城市布局。長安城自北向南,由高向低順階而下。以承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串聯成中軸線。將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個對  半,東半54坊為萬年縣治。西半55坊為長安縣治。南北縱列大街11條,東西橫列的大街14條,將外郭城切成109個長方形的坊和東西兩個大市,二市各占兩坊之地。

    其中被稱做皇城的宮殿、官署群靠北居中,正位於中軸的起點,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宮城又更北靠牆居之,長千四百四十  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正中描金漆瓦。朱柱玄牆  的,是皇帝常居地太極宮群,與東側的東宮群、西側地庭掖宮群等的連片建築,共同構成所謂之西內。

    而北靠城牆出玄武門,就是大連片被稱做“禁苑”地皇家園林、遊獵區。西接宮城東北隅的是大明宮,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在皇城東南,更一些宮殿群,就是於開元初年擴建修置,玄宗老皇帝作為臨王舊邸的興慶宮,謂之南內。形成了所謂三宮大內的皇家居所基本格局。

    根據象組的測定,從東牆的春明門到西牆的金光門之間,東西寬為十九裏多,從南牆的明德門到北牆地玄武門偏東處之間,南北長為十七裏。牆高城厚,聳立雲霄,垛口箭樓,綿延不絕,所謂城上寬可行  車,牆階闊可奔馬,巨石條壘的城洞門樓,高深寬長,光目測就至少有半裏之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