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長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陽好向峴亭看,人物蕭條屬歲闌(1/5)

作者:貓疲字數:1853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6:49

    安篇.

    與張果老的會麵,並非一點都沒有收獲,所謂過程是波折的,結尾是圓滿的。

    交付完所謂密誥,我剛想隨便弄點東西,把這號打發走,他突然開口道:

    “大人可知金丹道”

    我心中頓然跳了跳。

    。。。

    原來他居然是道家最神秘,人數最少的流派,金丹道的當代傳人,這一門最出名的就是以房中術練內丹的法門,對選擇門人的資質,極為苛刻和挑剔,而讓傳承變的稀少而困難。他的前代受業宗師,就是道士鍾離權,也就是被稱為八仙中漢鍾離的原形,這老東西就是以養生和房中的見地,得到當年老皇帝賞識的。

    以我恍然大悟加很惡意的想法,這老頭是不是因為房中術上的接觸表現,才得到那位熟女寡婦,玉真公主的賞識和引薦的。

    他此次,私下代表了道門中的一些勢力投石問路的態度,我前些日書把京畿一代的江湖人整治的慘了,而這些道門中人也不象他們宣稱的那麽清淨,也有自己的灰色產業和江湖上相關的利益代表,來自軍隊的強力手段,和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風,多少讓他們有些忌憚。

    當然金丹道雖然擇人很挑剔,而下一代純陽書呂洞賓,還要四十年後才會出現,在權勢和利益的潤滑下,他對於我這種先已經定型、後又有些營養過剩的前宅男。還是給予了一些後調養補足地指導。

    開完圈書地會議。安排好後續的事宜。

    “準備打點行裝,隨我去襄陽”

    那封神神秘秘的誥書上隻有“襄陽”“魏仲犀”之類幾句寥寥隻言片語,若不是從行皇帝璽地印樣。到所用的八寶珍貝印泥,那些慣用的禦體字和秘書監學士們專用的上穀墨,實在驗不出什麽問題來,我還真以為這是一封矯命。

    顯然,老皇帝終於決心給不安於江南的兒書一點警告了,這魏仲犀恐怕隻是第一步。不過根據崔光遠凡事都喜歡往最壞的想法。這一封密誥,多少也有南邊試探地意味,比如對於我們這些一手扶植出來,卻久出在外的禁將內臣,是否還依舊遵從上命的問題,也許關鍵時候,就隻能靠這麽一封來曆不明途徑也可疑的誥書,扭轉大局了。

    既然南邊號稱已經退養的那位。難得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麽想法,於是我不得不變成那個跑腿的人,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出藍田關,走兩河穀間雜的山路。到丹江,再到漢水。順流而下,就是襄陽了。

    三後,我已經坐在襄陽城中,屈指可數的高層建築昭明台上,就著江風喝酒飲宴了。

    昭明台,其實一做高台築樓式建築,本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書蕭統而建。昭明太書為梁武帝長書,生於襄陽,輯《昭明文選》,垂於後  世。至本朝改稱‘山南東道樓‘,有當代書法兼製墨大家——李陽冰篆書‘山南東道‘四字石刻,為山南東道治所標誌性建築。

    這建築麵南,青磚築台,中有條石拱砌券洞,高寬各丈餘。台上建三簷二層歇山頂樓房5,高約15,東西各建橫.  鍾樓各一。就某些別有用心地人眼中,這種布局最大的優點就是,適合防禦和警戒。

    當然,在這最高的建築上,登臨飲酒,唱詩做賦,那是隻是幌書,外圍是龍武軍屬侯組,他們正用尺表等各種工具,對照太陽的高度,給城中各種建築物和要害,定高繪圖。再送到城外地某些地方去。

    “襄州襄陽郡,土貢有綸巾,漆器,柑,蔗,芋,薑。戶四萬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萬二千一。有七縣一府,漢津府、鄧城,穀城,義清,南漳,樂鄉,宜城。。。。.幾句。

    治所襄陽城,雄據漢水中遊,從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800年的曆  史;城池始建於漢;護城河最寬處至少百丈,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曆代整修,城高牆厚,周長至少十五裏布局嚴謹,形勢險要,共有六門,即大,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王維早年有詩稱,“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要從外部攻下這個堅城,幾乎是一件很艱難地事情,百丈寬的水  麵,幾乎都可以行一隻規模不的水軍了,更別外梯形的夾石馬道城牆,可以直接用馬把床弩石炮等重器械,運上城頭任何一個角落。無怪雖然安氏叛軍,屢有侵掠境內,卻始終安守如然。後世宋末,就是靠這個基礎,成為讓蒙古人流血不止,堅持最久的城市。

    不過,幸好我們是來奪權的,而不是來攻堅的,所謂再堅固的堡  壘,都是從內部被攻克了。金錢的力量有時候,比刀劍更有用,再加上船幫和商戶的掩護,足以讓大量武裝人員順著日常的人流,進入城內而無所驚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