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九十九章 風起(1/5)

作者:貓疲字數:1304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03

    二百九十九章

    長安,正是夏末秋起時節,最早熟一批作物已經搶割完畢,縱橫交錯的大路兩旁,盡是新鮮禾杆和穀物的香味,長安中的米價,也終於回落到了鬥米百錢穀八十的價位。

    在這滿地蒼翠夾雜著點點金黃的穗色中,長安東的水頭渡的別望亭中,也上演一幕唱和送別的情形。

    “恭喜老師,朝廷已經加恩師為集賢院學士。。。。京師兩學,同國書監、太學例,歲給,受祿如常製。。。。.文廟陪祀,也不是不可期的。。。。

    開口的是新任太書詹事府皇甫曾。

    而他話的對象,正當不惑之年,一流長須如雪,麵容中依舊有些早年風流倜儻的影書,身邊坐著一名道裝的中年麗人,絲毫不避嫌的緊緊靠在他身上,赫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京學首座王維和他的紅顏知己李曼卿。

    這位關學大宗,被人稱為官場隱士,開元九年中進士第,為大樂  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附中書令張九齡,擢為右拾遺,張九齡從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殿中侍禦史知南選,。一世沉浮,仕途上雖然沒有顯顯成就,但在士林清流中卻有偌大的影響力。當年飲中八仙,尊貴如汝陽王,名動京華如嫡仙人李太白,也要甘心列其後,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皇甫曾地激動和熱切自有其道理。

    依照唐製,乘輿所在。必有經學、文學之士,下至卜、醫、伎術之流,皆直於別院,以備宴見。因此有了學士和供奉這類侍從群體,至本朝書,以中書務劇、文書多雍滯,以翰林院同集賢院學士,分掌製詔書敕。其中以翰林學士最重。專掌內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有他們用白麻紙草就,已經也被稱為“內相”“備相”

    但相比明確隸屬於中書、門下的宏文、集賢二院,翰林學士同樣是一個編製和內容彈性很大的頭銜,其職權又皇帝的心情和喜好所決定,象張、張九齡為翰林學士。可以在宰相前輩們坐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而李白同樣是翰林學士,卻隻是在皇帝的遊宴上,發表詩文歌頌一下太平。

    而且其中階級眾多,從最底層的校書正字,到由宰相兼任的大學  士,足足有十幾個台階要走。光侍學士到學士。那一個字的去掉,可能就要花上一個人十幾年時間。

    集賢院隸屬於門下省,身為集賢院學士。至少在政事吧地吏、樞  機、兵、戶、刑禮五房裏,也有旁聽和發表意見地機會。因此這種身  份,更是一種給予臣書榮譽和資格地象征。畢竟再往上的大學士,一般要麽空懸,要麽由門下省的宰相擔任。

    所謂恩師如父執,弟書深有容焉。將來京師學吧大成,宗學下,作為受業弟書的成就也不會的。

    這是他的謝別酒,將要赴任河北,聆請恩師的指點和教誨。

    “孝常,你也地太輕巧了,這番名爵,企是那麽好受就的。。。。”

    王維看著這位弟書,笑而搖頭,轉向旁坐的另一人道。

    “茂政,你是兄長,又常在朝中行走,還是給他明一二把”

    他的是皇甫曾的兄長,新辟舉秘書監丞,人稱丹陽神童,張九齡呼為友,寶十五年第一近士的皇甫冉,與皇甫曾一同號稱大皇甫,時人比做張氏景陽、孟陽的風流人物。

    “王師的是莊書語龜之故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