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三章 在路上(1/4)

作者:貓疲字數:1171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12

    這一場看起來名正言順,相當合理的政治變動,同時就周顧了設計宰相、武勳功臣、繼承人諸多方麵的問題,其中,可見其煞費苦心的周詳和布局。

    相比在曆史上連私生活的細節,都被無數史家學者研究爛掉的太上老皇帝,對於這位嶽父皇帝,卻隻有乏善可陳的影視配角的份,但我在這個時代了解的越多,就越讓人品位複雜的隻想歎息。

    現在,的行朝甫建之初,就已經派係林立,象從龍功臣就分為以擁立有功的裴冕等五大臣為代表的西北新貴派,張稿為代表的太子府老人的親舊派;

    而前朝留下來的輔命老臣中,也有按照西北和關內的出身,韋見素,崔渙為代表的東黨西黨之分;

    甚至連肅宗特意選拔扶持的新進朝臣中,也有以房倌為代表的清流派,李宰相為代表的宗親派的區別。

    乃至西北本土派大臣的內部,也有文出身和武出身的差別。據連號稱中立的李泌背後,也有幾大道門宗派的影子。

    至於傳統意義上的後黨、內黨之流,因為張惠妃和李輔國等人的努力下,在行朝的因陋就簡中,也漸漸成了自己的氣候。

    而且這些派係並不是立場分明的相互獨立,各種關係淵源錯綜複雜的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又相互滲透。幾乎每個宰相背後,都由自己政治立場和背景,當然這種局麵是那位陛下故意造成的,關鍵就是一個權衡之術。。

    西北那位陛下,自登立後就一直大力收權。一邊借各種契機,有步驟的消奪外藩重鎮的軍權,加強中央的權威和實力,一邊卻一麵又擴大宰相和政事堂的規模,廣開政路地同時,也逐步的從臣子手中,有計劃的收回一些因為老皇帝晚年紿政。而流失的權力,加強皇權的威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朝建立之始,他就以楊李二賊專斷國事,易於蒙蔽上聽的前例為由,特詔凡省台官及禦使等。上言奏事不必再先入白宰相及大夫。大開言事參政之路。一時被稱為明君地新政。

    而西北三鎮的如今局麵,也可以證明他的手腕。河西軍因為靠的行在最近,地位也最敏感,再加上當初擁立行在時的猶豫,最早開始被這位陛下拆的七零八落,精兵幹將都變成了西北朝廷直屬地囊中物,實際已經名存實亡了;

    而遠道而來地安西北庭軍,在西北朝廷從人員和糧道。交替控製和滲透下。又是換帥,又是抽兵。反複折騰地實際已經很難有什麽自己的聲音。

    而另一隻傳統勁旅朔方軍,被朝廷從李光弼手上拆分一回,在仆固懷恩手上又被朝廷拆分一回後,幹脆躲在河北不回來了,才保持了相對地獨立性。

    這也不算什麽秘密,隻是他做的高明而富有手腕,多是王道禦術相當堂堂正正的陽略,無論是賞功罰過,都是恩威並濟,讓人看起來順理成章而心悅誠服。就算重斷處置,也名正言順的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反而在他雷霆雨露式的恩浩蕩下,表現出戰戰兢兢的敬服姿態。

    因此

    從曆史家的角度來,這位陛下雖然有點容易耳根軟,也有點喜歡聽信任用閹人,但總體來還算是一個不錯地君主,當初自請力挽危局,從頭收拾舊河山,知道自己地能力與差距,基本能夠任賢用能,比較好的包容臣子地個性和缺點,恰倒好處的充分用其所長。

    這些年來,西北朝廷可以算的上人才岌岌。雖然象割韭菜一樣的頻繁換宰相,但換上去的人都可以稱的一時俊傑。從寶神童,輔佐四朝的白衣卿相李泌,到人稱救時宰相的李揆、經濟宰相的李梘,莫不證明了他的眼光。

    一邊運用國家有限的資源,竭力的東拆西補,調配運用下的民心物力,堅決平定戰亂,一邊以出色的手腕清理前代皇帝留下的弊政和後遺症,不遺餘力的試圖恢複崩壞的府兵製度、重建名存實亡的十六衛中軍等舉措,讓已經百孔千瘡的大唐王朝能夠繼續延續下去,雖然在我看來,他的某些做法不免有些矯枉過正的傾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