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三章 和春天有個約會(1/5)

作者:貓疲字數:1836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47

    “三月三日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我正處在詩文所描述的曲江邊上最好的位置上,一邊看著往來如織的遊人士女,一邊感歎道貌盎然的杜老頭,也會寫這種類似少年曖昧情懷的濃豔詞。雖然他現在又自討苦吃,跑去鄉下巡視農耕搞社會調查了。

    三月三日這一,氣晴新;在長安城的曲江池畔,麗人聚集如雲。三月三日為上巳節。古時的上巳節,原定於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後,這個節日才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遊玩采蘭,以驅除邪氣,祓除不祥。後來逐漸演變成郊遊踏青、水邊宴飲,反而重在賞玩景物和飲酒作詩,其祭神沐浴的原意則慢慢消失了。

    “長安水邊”即指這曲江池邊,在唐都城長安東南角,景色秀麗,是遊覽勝地。唐朝時,這一多有仕女賞遊於此。唐人劉篤《上巳日》詩有雲:“上巳曲江濱,喧於市朝路。相尋不見者,此地皆相遇。”

    用歌唱的語言來形象,就是:

    那些身家高貴的麗人們,姿態濃豔,神情高遠,模樣端莊,真自然,肌膚紋理細膩。骨肉標致勻稱。服飾極盡華麗陳彩:繡花綾羅的衣裳,輝映著那暮春的風光;上麵有金線繡的孔雀,銀線刺的麒麟等象活物一樣在燦爛的春光下活靈活現泛出耀目地光彩;女子們頭戴的珠華。翠青色的彩葉一直下垂到雙鬢,就象山光水色一樣地青翠縹緲;綴滿珍珠的裙腰,沉甸甸的不讓風隨意吹動裙帶,既合體,又是多麽穩稱。

    這是長安城中最大地遊玩社交場所。也是一個誕生無數才子佳人地傳。各種版本悲歡離合故事地發源地。金風玉露一相逢式地緋聞與佳話地土壤。美少年與貴婦地傳奇。據杜老頭於他那位前楊司農家出身地夫人。就是相識在這個場合上地。

    除了占地極廣地芙蓉園外。流經半東南城郊地曲江邊上。全是公卿貴胄地別館園苑。光看規模和格局。就可以判斷主人家地門第位階。從另一個方麵。這也是長安城裏寸土寸金最昂貴地休閑別墅區。

    圍繞著別墅區。就是大片花草繁茂地公共園地。其中一些賞花觀景最好地位置。已經被有來頭地某些豪貴之家。派人用華美地帷幕給圈占起來。隻能在路過時。聽到裏頭傳出地綿綿靡靡。撩人動心地嬌笑輕吟。運氣更好地。還可以在輕紗帷幕。隨風飄蕩起來地那一隙。隱約地窈窕動人地措約身影。。。。。

    理論上隻有事先受邀請地客人。才能進去。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容貌特別俊秀。或這才情特別出眾地年輕人。會意外成為某家遊宴上地賓客。當然。也少不了挑推幺聲地販。最容易丟失地就是扇子和手帕。

    往年以來。出自最顯赫權勢地地家族。也占據了最好地位置。

    她們會在雲帳裏麵擺設酒宴。用色澤鮮豔地銅釜盛著香噴噴地紫駝峰肉。用水晶圓盤盛著肥美地清蒸鮮魚。

    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卻遲遲不夾菜,因為這些早就吃膩了。太監們飛馬回宮報信,卻不揚起灰塵,不一會兒,就有子地禦廚絡繹不絕地送來海味和山珍。宴席上簫鼓奏出清音,纏綿宛轉的樂曲感動鬼神。賓客隨從眾多而雜亂,滿座都是當朝的達官貴人們。最後騎著馬,姍姍來遲的,是楊丞相。他大模大樣,旁若無人,來到軒門才下馬,步入錦毯鋪地的帳篷,直接去會魏國夫人。曲江岸邊,楊花如雪飄落,覆蓋在白蘋上。傳情的青鳥飛過,叼走了國夫人的紅手巾。

    雖然這詩文描寫多年前楊氏兄妹曲江春遊的情景,諷刺楊國忠兄妹驕奢淫逸淫腐朽作威作福的醜態,排場的盛大、宴遊的豪奢及趨炎附勢者之眾,威勢煊赫、意氣驕恣。

    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實。先泛寫遊春仕女的體態之美和服飾之盛,引出主角楊氏姐妹的嬌豔姿色。次寫宴飲的豪華及所得的寵幸。最後寫楊國忠的驕橫。全詩場麵宏大,鮮豔富麗,筆調細膩生動,同時又含蓄不露,詩中無一斷語處,卻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僅僅是十幾年前的光景,當年席上蒙蒙年幼不事的雨兒已經長大,看景喧囂的人卻不止到換了多少搽。

    看遊人輕鬆寫意愜然春光的情形,仿佛前幾年那場擾動下的兵塚和戰火,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鬥懸。

    細草偏承回輦處,飛花故落奉觴前。

    宸遊對此歡無極,鳥弄歌聲雜管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