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七十六章 又是無聊的一天(1/5)

作者:貓疲字數:1475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7:49

    第三百七十六章又是無聊的一

    大明宮含元殿,穿著紫夾貔貅朝服,難得非值勤的正式列席參加一次擴大朝議的我,不著痕跡的靠著柱子,深深打了個哈欠,在袖子的掩護下,往柱子上又倚了幾分重量。

    我的哈欠,似乎也感染了周圍隊列裏的一片人,紛紛拿起袖子掩著臉,長聲短歎的嗬嗬起來,一些穿短衣束甲的武官,就沒有這個便利,隻好欲張不張的,僵著臉,在維持秩序的禦使眼神瞄過來之前,手疾眼快的捏了捏臉郟,還有年紀大身體弱的,在那裏眯著眼睛搖搖晃晃的,不知道還以為是磕了搖頭丸呢。

    朝廷上進行的唇槍舌劍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真佩服這些大人們,從日頭初升到日上三杆,口抹飛濺,滔滔不絕的引章據典,攻籲反唇上這麽久,居然還是勁頭十足,口水不幹,將各種私心和欲念,明槍暗箭的包裹在或華麗公章,或冠冕堂皇的辭藻和大義中,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與精辟的邏輯推理,拚命往對方象城牆一樣堅實的麵坯皮上,潑灑銷鏹一樣惡毒蝕骨,滋滋做響的髒水。

    實話他們正在爭論也不是什麽雞毛蒜皮,乃是眼下相當迫切的一件國家大事,成功削藩後的國家軍事體製,大規模的屯田和府兵重建,都已經走上正規,但是留下的邊防空白,將如何處理,特別是大量邊軍屢屢抽調內戍,眾多軍戶中已經出現青黃不接,許多邊防已經薄弱到危險的程度。

    而在這些朝臣的最重要分歧,就是分鎮和並鎮之爭。

    所謂分鎮。就是保持多設節度使現狀,並將其中最大的節鎮,拆分成了若幹個規模的節度使,以便於控製和分化,當然在朝會上地法是為國分憂,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縮水版的節度使個體上,不容易再有尾大不掉的機會紜紜,既然是分家,成本也不高。不用多費朝廷的庫胬,隻要注意地域的劃分。就可以了;

    並鎮,就是恢複戰亂前下十節鎮的舊貌,該守哪裏的還就守哪裏,隻需要做代價較的局部調整,理由也很充分。這是一種成熟的製度,所謂以邊軍防敵,以節帥於要衝應備,凡國家有事,節度的行營兵就是地方預備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態勢,可以就近輕易進行戰略部署,在他們看來隻要適當地削弱其職權,另選忠良之將。保持輪換和晉升製度,就可以避免多數武人專大之患。

    這兩種態度背後。也隱隱包含了兩種陣營的較量。

    自從南北兩班臣子合朝,大矛盾還沒爆發出來,但是各種衝突和爭議,卻是屢見不鮮,通常情況下,南邊過來地臣子品級都要比北邊的低一等,規模也要一些,經過雙方的妥協和爭奪,所以現在變成包括政事堂八九個宰相在內,十幾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銜的重臣議事的格局。8.

    其中除三省首長外。還有加平章為使相地藩鎮、加平章為輔相的省下官、寺內官。將來還有搭建完成的樞密院官長。也要加入其中。因此,所謂有大唐特色民主集中製的常委班子已經大為擴編。當然人多了心思和想法也多了。

    合鎮可以是代表了老皇帝時期政策的延續,傳統的下十大節度使,正是由開元寶年間達到頂峰的;分鎮則是代表肅宗主政以來的成果和產物,基本那些新藩鎮,都是在他手上設立的。此外,就還有西北路背景下地朝廷直屬中軍團體,與河北河東背景下的各大藩鎮外軍團體,通過政治代言勢力之間地無形角力和競爭。

    前者後者是因循守舊,逆流而行,後者前者是破壞體製,後患無窮,當然都巧妙避過了直接涉及到兩代皇帝執政得失的部分,以免背上挑撥家父子的罪名。。。。

    雖然我看他們都理由很充分,也的都象那麽回事,但我起碼知道一個事實,曆史上後來作亂不止的那些藩鎮,就是這麽被前者給分出來。

    所謂理想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分川之亂,曆史上劍南道被分為東川西川之後,西川一路要以獨抗南沼和吐蕃的侵擾壓力,以成都一府要供應十數州的邊防所需,長期下來民不堪其負而逃亡為亂愈演愈烈,直到高適帶兵入蜀才得以平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