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巡與潛伏(1/5)

作者:貓疲字數:1571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8:49

    &l;ifrae  sr="///hl/lik/599_1149.hl"  idh="760"  heigh="9h="inidh="="n"  fraebrder="0"&g;&l;/ifrae&g;

    第四百七十七章出巡與潛伏

    深秋。麥浪如海,沉甸甸的翻滾在一望無垠的原野上,到處是農人忙碌的身影,太陽在割倒的垛子上蒸騰出的新鮮麥香,和收割完的田地上新翻泥漿被曬幹的味道

    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暫時離開長安一段時間,老子自從當成這個啥勞子樞密使,想去遠一點,都有人不識趣的跑來勸諫,機要之身,不可輕離中樞。

    現在是秋收的季節,雖然遭了夏旱有所減產,關內關外,到處是稻麥飄香的情景,各種大大工程和項目,也暫時放假,讓招募的臨時工回家收麥,按照慣例除了有作戰、訓練、執勤任務意外,那些團練義勇民夫,都要組織到各地各幫助收獲。

    實際上,這種秋糧收獲一直持續到入冬的第一場霜降後,最後一波短期速生的蕎麥和大豆。也入倉後,才算結束。然後在冬季的農閑時節,各地的作坊和工場都會加倍開工,主要將多餘的糧食和禽畜,按照儲備計劃,加工成耐貯存的製品,以備荒年和軍事需要。

    按照傳統曆法的最後一次秋收後,也是中外軍會操評定的日子,按照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由四位樞密副使主持,以檢驗整編訓練的成果,由於我除了亟內,還兼領了西南路,所以評定的任務也更繁重一些。西南路的核心劍南道就交給韋韜,我就在京畿及隴右、關內兩道進行視察。

    今年還是第一年,作為第一年、第二年的平定,還隻是考察、督促改進的性質,第三年就決定他們編製、裝備、衣糧等的添減去留。因此任務並不是特別繁重,以巡視的意味更多一些。

    再了,我離開長安後,留下的一些布置,才能在薛景仙手上發揮作用。

    於是四匹馬拉的大型廂車,就成為我的流動辦公場所,別看外觀很不起眼,看起來就比那些長途客運的廂式馬車大一號,裏麵箱籠櫥櫃,燈燭床帳、熏爐牌扇、宦洗食具。一應俱全,都是阿蠻她們親自為我準備的,甚至還有一套精美茶具。

    連箱壁上的裝飾畫,是雨兒親手繪的,當做時節飲料的大麥茶粉,是我那麽便宜女兒玉坊,親手炒製的。模樣古怪的抱枕則是丫頭親手縫的,是上麵有她睡過的味道,睡覺的時候抱著想想,就可以做個好夢。。。。。

    滿是公文的折疊書案上,卻用漆盤擺了一撮新鮮的穗子,剝下新鮮的課粒,用手一撚,就擠出幾絲白漿,舔在嘴裏有一絲穀物的清甜,味道和我印象中的水稻,差別不是很大。

    京學的農科院,一直在試圖在關中種南方特有的水稻,以改善軍中的口糧結構,這些年嚐試多多種水土氣候等環境,但都一一失敗了。直到今年才取得初步的突破,卻是在南詔發現的一種高山粳稻,能夠忍受類似北方的幹旱和漫長的寒冷期,原本是那些高山種烏蠻的糧食作物,移栽到北方來,很是費了些周折,不過產量比原產地就不會好多少了,而且對水需求很高,隻能種植在靠近大量水源的地方。

    再此之前,京師雖然也有一些稻米上市,卻都是從南方花大價錢運來的高檔消費品,什麽龍晶米,雞血糯、碧襦梗,紫牙烏,都是專供公卿權貴家的。

    這次,零零碎碎的幾片試驗田大概收了八百多石。除了顆粒最大品質色澤最好的被篩出來做種子和新朝的獻瑞外,其他作為內部福利分配出去,我家也可以分到十幾石嚐嚐鮮。

    擺在我麵前的這些,就是準備用來向新朝獻瑞的樣品。用在官方上的法,當然是皇恩澤,獻瑞於野,為新朝賀雲雲,之所以的要搞這種神鬼道道的東西,隻是拿政績做交換,為了從那些宰相手中換取更多的投入。

    在這古代,光會悶頭搞研究攀科技不行,還得有一定溝通上下的情商手段,以四大發明為首的曆史上無數能工巧匠發明家的悲慘遭遇已經足以證明,隻有得到上層認可。並兼顧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推行和實踐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