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不速之客(1/5)

作者:貓疲字數:1491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8:54

    &l;ifrae  sr="///hl/lik/599_1149.hl"  idh="760"  heigh="9h="inidh="="n"  fraebrder="0"&g;&l;/ifrae&g;

    穿過草原婆娑水的某條支流。造成沿途大片濕潤的水草地後,消失在地表中。而大片滲流的地下水,也造就附近一連串珍珠一般的大泉眼,以及按照泉眼流量多寡建立起來的聚居點,鷓鴣堡就是在其中較大的鷓鴣泉邊建立起來並命名的。

    這麽一個土圍子,根本容不我隨行的這麽多人,於是大部分人都在牆根下,以聯車結成一座臨時的營地,看著他們輕車熟路的組成一座分工詳細功能齊備的營地。

    我直接由戍守的校尉,校閱了留守的士兵後,引上堡中最高的旗樓上,獵獵的青龍旗下,可以視野良好的看到夕陽斜照下,草浪如金的開闊草原,和忙忙碌碌生火紮營的車陣,隨著反斜麵壕溝的挖成,大量埋進土裏的大排和鐵槍,將鐵甲車與車之間的縫隙填實。

    昏黃的餘暉,將營地染成金色,也照出一隻剛剛離開鷓鴣堡的隊伍的長長斜影,汗發如雨的馱馬。沉甸甸的大車,將地上壓出厚重的車轍。我努了努嘴

    “他們是什麽人。。。”

    “他們是來回易的拔悉密人。。。”

    戍守校尉回答道

    “回易什麽,。。。”

    “主要是煤了。。。還有一些板糖和酒水”

    我微微點了點頭,聽他解釋,這卻是龍武軍開拓草原的一個意外產物。

    自從響水川的煤城建立後,海量產出的優質煤,也大大影響和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不僅僅是唐人,連帶附近草原部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草原草原,顧名思義都是適合長草的地方,本來就資源有限,作為牧人主要的燃料,就是收集牛羊曬幹的糞便,那些幹草固然好燒,但是根本不經火,隻有一些擁有少量山林的大部落,才可能用的上柴草。

    如果要冶煉礦爐,打造修理鐵器,對燃料的要求就更高,再加上礦藏本來就少,又缺乏足夠的開采和提煉的技術和匠人,因此這也造成,草原上普遍鐵製品稀缺。

    但是煤的運用,改變了這一切,哪怕是剛開采出來簡單搗碎的粗煤,也比什麽牛羊糞便更耐燒。火力旺且持久,對草原上嚴酷的冬來,不啻是一個大大的福音。因此這竟然繼傳統的茶馬市之後,變成草原回易的一個大宗項目,龍武軍對草原經濟滲透的一個重要利器。

    雖然出於某種考慮,上好的精煉煤直接內銷回軍隊和上層社會,普通的粉碎煤球直接沒給民間,而對草原銷售的,隻是那些篩選出來品質最下等的煤渣。但是也足夠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這麽一車煤,代表的是冬更少的畜群和人口的損失。

    因此現在每個軍屯堡和圍子,都囤積了大量的煤,平時用來交易,戰時也不失為防守的利器,燒紅的煤石整筐倒下去,連人帶馬都能燙熟。

    隨後他識趣的退到一邊,這裏最清淨,也最好保密,四野空曠,基本沒有靠近窺探的可能性。隨即值日參軍馬克己,送上一卷公文來。

    抵達這個落腳地後。又收了最後一次朝廷發來的奏文,是樞密院用了緊急軍情的鷂子,寫成簡易密文,追尋著隊伍的行跡,攜帶過來的。

    除了我會盟回紇外,皇帝白還派遣兼禦史中丞李之芳等人出使吐蕃,看來白似乎有所大動作,需要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

    以侍禦史監關內觀察使李犧筠出為河西都督,兼領河西節度使;以原河西節度副使馬凜,繼任李嗣業的樞密副使,繼續打理西北路。也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安排。

    以原河北四柱之一,淮西節度使的來滇,轉任空缺關內都督,權領關內設節度使,撤銷淮西節度使行營。自此自安史之亂以來,淮河以南設立的藩鎮,已經全部消失。而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的藩鎮,也隻剩下一個守城專家兼任的河南節度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