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三章 錯亂(1/5)

作者:貓疲字數:1330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8:58

    &l;ifrae  sr="///hl/lik/599_1149.hl"  idh="760"  heigh="9h="inidh="="n"  fraebrder="0"&g;&l;/ifrae&g;

    古龜茲國故地。正是麥浪萬頃的收獲時節,站在安西都護治所的伊邏盧城上,放眼望去,滿山滿坡都是金黃的顏色,道路上蹣跚滿了踏上回程的商旅和輸送糧草的車隊。

    安西都護府最盛時,以龜茲國所在的庫車綠洲為中心,在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設置十六都督州府,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並在吐火羅立碑記述此事。

    北庭都護府設立後,管轄原安西大都護府所轄山北路、熱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都護府隻管轄山南路、蔥嶺以西的地區,以抵吐蕃對絲綢之路的北侵。期間版圖,幾經演變,在高仙芝遠征恒羅斯  前,再次達到一個頂峰。

    所謂安西四鎮,就是建立在西域高昌、龜茲、疏勒等被唐人征服四個最大最古老的國家的基礎上,以綠洲發展出來的一連串大城市和人口聚居區。

    經營的經年日久,其中唐人的移民和軍人。再加上他們與土著通婚的後裔,也有數十萬之眾,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群落,他們又通過不斷的屯墾、畜牧、通婚輻射出去,成為大唐影響和掌控西域的核心力量。

    光是龜茲過的故地,就號稱有大七百餘個城鎮。作為大唐在西域五個征稅點之一,龜茲鎮也向往來客商收取鑄幣、生絲或棉花等實物關稅,以供四鎮軍民所需。

    建立在漢代龜茲王都延城基礎上的伊邏盧城,也是安西最大的城邑之一,周圍五六裏,其城三重,逐級而上,最高處的舊龜茲王宮,也是安西都護的府邸,隱約還有當年《大唐西域記》中,“形容壯麗,煥若神居”的痕跡。

    北麵極遠處的豆壟和黑麥,已經被收割了大半,至剩下一些淺色的缺口,而在這黃金色大地的東部邊緣,還有一些紫、白相間的顏色,和畜群的身影。

    那是大片的苜蓿田,這種作物對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卻比草料的營養價值高得多,牲畜更容易育肥長膘,因此自從西南聯合商社,推行額拓荒借貸以來。從雲中、河西、到北庭,那些邊軍的堡寨和屯點周圍,種滿了類似的東西,能夠蓄養的畜類數目了翻了翻。

    南麵的庫車河蜿蜒而過,在那些不夠平整的狹地塊中,則種滿了葡萄、石榴、胡桃、胡麻,間雜著自西漢西域長史府以來,流傳下來的“漢人渠”和土台烽燧。

    西北麵群山中,則散布著西域之地,赫赫有名的冶煉點,徹夜開工的火光,哪怕在在最黑的夜晚,也能夠一目了然。

    “據樞密大人經營邊軍很有手段,興修水利河渠,大力拓展商路,以礦產貨殖之利,扶持屯邊,推行新良種和農事,鼓勵蓄養禽畜,至諸軍、城、鎮、戍,逐漸倉稟豐足。。。所需輸糧日益減少。。”

    “邊軍日益自足。那些邊境上的外族,日子就不好過了,這代表他們擁有更多的活動範圍和機動時間,吸收和養活更多的人口。。來打擊和掃蕩那些潛在的敵對勢力。。”

    “看到鎮軍和屯戶,兵精糧足,那些部眾和藩國的首領們,也自然安分下來。。。”

    帶著大量軍民長途跋涉,穿越熱風沙海,到任的有一段時間的安息都護郭析,這幾幾乎沒有停歇過,每呆在都護府裏的時間,包括飲食起居,處理公務,幾乎沒有超過兩個時辰。安西四鎮長年缺乏主官,而積累來下的問題和事項,幾乎是千頭萬緒,他連吃飯行路都在聽取公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