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七十一章 消長(1/5)

作者:貓疲字數:20374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33

    烏海水澤,

    吐蕃人果多,穿著嶄新的密綴鎖子甲,拿著長尖槍,手中卻在發抖,哪怕是沉重而厚實的鎧甲,也禁不住夏日高陽之下一陣又一陣冰冷的寒意,從腳底冒上來,在他視野的遠方,是唐虜整齊劃一的軍陣,無數雪亮的鎧甲和刀槍像是聖山頂萬古恒久積雪一樣,淹沒了整個山口前的平地。

    他們正在不緊不慢的輪流作著戰鬥前準備,一個個奇形異狀的東西被裝配起來,一些人在山上采石,隨著低沉的聲響,崩落下大片的碎石,甚至有一些就這麽在陣前開火,將在宰殺好的大片牛羊肉,架在火上炙烤。

    遠遠的香氣傳來,過多的肚子裏,卻覺得餓有些翻騰起來,才吃沒多久的酥油和青稞炒米,仿佛已經不見了蹤影。

    雖然吐蕃勇士還成尚勇力而輕生死,打起戰來死戰不退,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但是隨著大量反複用經驗的戰士和貴族軍官們都是先在低地上,吐蕃軍的成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內大相的達紮路恭,也比不了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把持國政架空讚普的名將倫陵欽,可以支配舉國之力,動則數十萬大軍,他手上隻有招亡納流湊出來的六萬人馬,還有若幹並可靠的蕃軍。

    他們的對手也不是輕騎急進的薛仁貴,而是用車營和馬隊武裝到牙齒,依托城壘堡寨一路攻略過來的唐軍重裝軍團。所以他不得不珍惜每一份力量且戰且走,並不擇手段的強征搜羅一切可以用到的人力物力。

    作為吐蕃士兵的果多,之前隻是一個牧奴,最大的戰績就是射傷過一頭瘸腿的老狼,雖然他擁有一個戰士的武裝,他能夠站在這裏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隻要撐過這一戰,他和那些充滿憧憬的同類一樣,就可以獲得上等勇士大鐵牌的告身,做一個不用繳納賦稅和承當徭役,享受庸戶供養的

    他所在的地方,乃是大敵當前的吐蕃人發東全民百姓,在烏海城外加急築起來的幾十座大堡寨之,成為犄角和緩衝。吐蕃人不但善冶兵器也能築城,是堡寨,其實就是水澤的大實地上,插木木堆土成一個簡陋之極的木柵圍子。

    柵牆隻是略高於葦蕩,斷麵的木茬,還是新鮮劈下來的白色,隻留下一個狹窄出口,四麵都是不知深淺的水澤,唐人要想通過就需要一個個進攻,拔除這些妨礙。一旦進攻開始他們這些守衛著就根本沒有撤退的機會,隻能死戰到最後一刻。

    隨著一個噴著火焰的巨大球體在空升起,吐蕃人的城寨中也開始騷亂,唐拉雅秀神啊,這是什麽樣妖邪的力量啊,讓這個巨大的怪物不用任何支撐就聖上空,空不是神明賜予鷹隼的領域麽,

    如果不是帶隊的王軍士兵,手執刀劍堵住唯一的出口,這些城寨中的吐蕃人,恐怕要驚慌失措的跑掉不少,畢竟對於大多數一輩子隻和自己的領主老爺打過交道的人來,這隻入侵者太多不可思議地方了。

    這時唐人的車弩也開始發威,不時有倒黴被叉成串串釘在牆上,卻一時還沒法死去哀嚎,另一些被唐人射生隊的鐵臂弓精準射到,慘叫著栽落在葦蕩中,

    大片發青的蘆葦被砍到,然後成捆成捆鋪在水澤之上,密集的葦蕩象海浪卷過一樣,很快在吐蕃人的短弓和投槍射程之外,清理出一大片外圍場地,空氣中到處是蘆杆折斷流出來新鮮的枝葉的氣息。

    水澤之外,唐軍軍前大帳中,主將衛伯玉也略微周折眉頭,聽取部下的稟奏。

    “那些敢死營和番部已經為我們開除足夠的道路,但他們的士氣和體力已經驅使到了極限。。再驅使下去,就要嘩變了。。”

    “這種水澤地形,戰馬根本馳策不起來。。大一些的器械也送不上去,那幾個麵上能夠投入兵力是有限的。。。”

    “光一鼓作氣突進去還不夠,還得有持久的壓製和輸送,不然一不心就成了河吐蕃人拚人命的消耗了。。”

    “我們的畜力從低地一路過來,到了這裏,已經有大半出現水土不服的征兆。。就地重新征集需要時間。。”

    這時糧料參軍的聲音在帳外響起

    “樞府大人那裏新送來十萬隻標準箭矢。。還是六十七萬斤肉脯”

    “這麽多肉脯。。。”

    “據是因為剛攻取了大青城,就地取材加緊趕製的。。”

    大青城,因為比鄰大青湖而得名,湖畔,板結的鹽層和青色鹽攤綿延千裏,在陽光下像環形的玉帶一樣熠熠閃光,

    一個臨時被組裝起來的水輪車組,正在水量最大的一處河口翻騰,平緩奔流冰山的融水,在這裏被人為的臨時堤壩攔截了大半,隻剩下一個激流喘急的缺口來帶動水輪.

    水輪下的露工房中人氣蒸騰,宰殺牲畜的血腥味和烹煮骨肉,淋洗皮毛的味道,混雜在一起,揚撒在空氣中。

    我漫步在鹽灘上,腳下盡是沙沙作響的碎粒聲。

    這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茶卡鹽湖,青海最大的鹽產地,青海雖然鹹水湖泊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難以取食的苦水堿水,隻有極少數鹽湖出產可以食用的鹽,

    其中大青湖就占了產量近七成,而且品質最好,晶大粒純,鹽味醇香,幾乎無需任何加工,直取即食,而且伴生出產石鹽、石膏、芒硝、礬石等,最早開采的曆史可以上溯到漢代。《漢書.地理誌》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鹽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