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章內外(1/5)

作者:貓疲字數:17596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43

    第五百九十章內外

    過了蕭關之後,我的隊伍停留的次數開始變得頻繁起來,因為不斷有來自沿途軍屯莊的居民,自的聚集在路口歡迎我們的歸來,

    隨著一波*將士的離隊歸去,既有有歡笑也有淚水,歡喜地的是他們帶回去大袋包的財貨和生活物資,還有夾雜著陣亡通知的撫恤軍票,有道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前後埋骨高原的北、衛、邊、府、團結軍的將士,不計義勇民夫就近三萬多,而各色傷員更是是這個數字的兩倍還多,其大都是因為惡劣的氣候和地力環境造成的山崩、摔傷、凍傷,水土不服、過度勞累等的非戰鬥性的損傷,很大一部分人已經不再適合高強度的軍隊生涯,隻能轉到二三線的地方部隊,或是解甲歸田入軍屯莊、工場。

    再加上是衛伯玉等人外放和駐留地方的將士,龍武軍就算大部分老底子還在,這一次傷筋動骨,估計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複回來。最直觀的就是軍屯莊和工場裏大量勞動力的缺失。

    道路旁大片田野和河渠路溝,最常見的是彎腰勞作的吐蕃人,他們還穿著不合季節的破爛氈衣,在背弓執刀的武裝屯戶看守下,在鞭子和刀槍的驅使下汗流浹背的辛苦勞作著,每兩次能夠大口大口吞著水煮或是火烤的豆薯用餐時間,就是他們唯一休息和享受的時刻。

    他們是早前被俘獲的吐蕃人,由於在河西一氣俘虜的實在太多,沒法全部賣掉,於是就配到各種軍屯莊,充作臨時勞力的補充,也是進行軍事監管下的馴熟。雖然是被奴役,但起碼能確保混個肚飽。

    其有好些卷高鼻的西番胡,都是那些服從吐蕃的那些黎域西國士兵,他們的國家因為戰敗被我勒索了大批的財貨,實在拿不出更多的俄財力來贖回他們的自由,除了少數貴族家庭出身的軍將外,其他人得在大唐呆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有技藝的人會好過一些,雖然被監管,但是至少可以吃到像樣的糧食,而不是乏味到極點的豆薯。如果表現出色還可以讓家人團聚,或是從俘獲的吐蕃百姓配給一個女人。

    如果不甘於這種生活,那也可以請求加入效節軍,作為炮灰性質的敢死隊,為大唐去拚命流血,死了就一了百了,活下來就可以暫時的解除奴籍,反正數十年內,敢死效節軍有的是補充兵員。

    坐在歸程的馬車上,隨著離家越來越近,我的心情還是慢慢的變的輕快起來。

    開春後伏遠城送來的第一個消息,是關於楊他們的最新行蹤,這隻童子軍出身的捉生隊,做了一件了不得事情,他們把紅山宮給點著了。

    我給他們的命令,隻是混在那些燒掠藩部的隊伍,伺機把吐蕃城邑官府藏有的典籍書冊給毀掉燒掉,若是條件許可話,以尋機進入羅些城,據裏頭存放了曆代吐蕃讚普收藏的各國各族學、詩歌、音樂、醫藥、工藝等獻,也有周邊獻給吐蕃的各種典籍著作,更有吐蕃統治這麽大一片地域所建立的檔案牘,

    紅山宮既是吐蕃國勢強大的標誌建築,也是王權的精神象征,其更收藏了吐蕃國內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書材料。隻要能夠成功的破壞這點最後的化傳承,不定後世吐蕃存在的曆史,就和西夏、契丹字一樣,隻能在偶然挖出來的廢墟,見到一隻半點存在過的痕跡。

    由於前期的戰鬥,俘虜了那麽多來自紅山的近侍和官員內臣,所以具體目標所在的位置和路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作為他們向導的,也是一位地道的帶路黨,已經全心降伏唐朝,錢吐蕃書臣相的佐官——典內藏。

    沒想到他們做的更好,連讚普的居所和倉稟也被一把火燒掉了,還害得那位吐蕃讚普僅有的軍隊眼看要挨餓,而不得不停止了鎮壓王室領地內叛亂的軍事行動。

    而來自南方的俄一個好消息是,

    寧凝在南方各道整理帳目,點檢產業,最後清理出來大概有一百七十多萬緡的尾數,這倒是一比意外之財,也不知道其費了多少周折和功夫。

    似乎是因為我大婚的消息傳出後,家裏的女人都開始尋找自身的定位,或者是在我身邊不可或缺的價值,這顯然也代表她們將來在家的地位和經濟權利。

    對於這筆錢的處理方式,主要給了兩個選擇。

    一個是通過江南已經相當達的飛錢票號係統,分批選擇不同的票號連鎖來匯轉,隻要一個多月就可以在東都洛陽或是西京的任何點,大數到帳。

    一個就是通過就地置辦大宗產地價低廉的南貨,然後通過海運、河漕,這轉到東都洛陽,前後大概要花費半年功夫,除掉轉運經銷所費,至少可以把這筆錢變成兩百萬緡以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