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三章 前奏(1/5)

作者:貓疲字數:1438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45

    第五百九十三章 前奏

    “隱公啊,還是形同戲言一般的就封傳中海外仙山。。。子莫非有所指”

    這是薛景仙的第一反應。

    “至少證明子存留敘用之意,不管怎麽,這個爵位沒能高過郭李兩府,。。這顯然是給子孫留有餘地啊。。”

    出自鄭元和樂觀的法

    照例是一大堆看起來恩榮隆重的封賞追贈,不過賜金賜錢賜器物書畫珍玩什麽的,對我之剩下象征上的意義,弄不好其中的一些諸如彩金幣、銀鋌、象牙、硨磲、珊瑚之屬東西,還是我家轉托其他名義貢出的。而且這些禦賜東西還不能作價賣掉的,得世世代代當作傳家寶由子孫供起來,隻剩下把平時玩,客人來引入觀賞的職能。

    按照禮統,宗親的正婚大禮要上溯三代,象開國高祖李淵,直接自己父親祖父為皇帝;貴族的婚禮,也要上及二代,因此中旨還追贈我一千多年後的老爹為藤縣伯,老娘為奉義夫人。

    至於我出生後就職在黃老照片裏見過的祖父,為了確定身份著實讓人煞費苦心,最後還是定為五民等的士,編造了一個戍邊折衝府主簿官的出身,再追贈正議大夫。

    可謂惠而不實。

    至於散授從二品鎮軍大將軍,乃至勳轉上護軍,河西大都督等,都是隻有禮儀規格,連俸祿都沒有的虛銜。

    唯一比較有用的,錄尚書事,轉參知政事,這意味我可以時不時的跑政事堂之類的宰相地盤去惡心人,對中書門下侍郎以下的省台官們指手畫腳一番。

    再加上賜上開府,就是屬官和幕僚的規格翻倍,可以組建自己的親事府和帳內府,親事府比同郡王、公主府的常從親事,掌校尉以下守衛,兼知鞍馬,為清道前驅儀衛,帳內府掌領親事帳內陪從,又稱護軍府,可以在本邸中維持一千人規模的護軍。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沒有人真的會在家裏放上那麽多士兵,真在長安城裏這麽做,不但四鄰不安,估計皇帝也會派人找你談心了,而且甲馬兵械衣糧什麽的,還得自己掏腰包。

    負責操辦男方迎婚的禮儀使,也是兩位朝中的重量級人物。左禮儀使,是已經退休在家的閣老顏真卿,右禮儀使是麗正院學士,國子祭酒兼京師大學堂山長王維。

    這兩位負責典禮的老前輩,愣是把痛恨繁文縟節的我折騰的沒有一點脾氣。

    隨著封賞而來的,還有一個消息是,

    守城專家奉命進京了,以同知樞密院事就任河北道都督,同時汴州刺史兼河南轉運使許遠,轉任都畿少尹,東都留守,聽聞到任的消息,洛陽城中居然掀起一陣浪蕩子弟潑皮無賴的外逃狂潮,洛陽市井為之一清。

    也昭示著既河北四柱臣之後,守城專家這一係勢力,正式進入朝堂中,以填補昔日西北路出身的從龍五大臣係敗落後留下的空白,守城專家出身寒門,卻是正兒八經的進士科出身,同時也是製衡獨孤氏等勳貴舊族的重要力量。

    作為這一係崛起的另外一個標誌是,河北按察使姚訚,出任安東布政使兼安東副都護,以調和安東派遣行營、安東討擊軍,與平盧道都督兼範陽節度使白孝德的管轄關係。

    子下定決心調他進京,還有另外一個間接原因。

    史思明終於死了,根據兵科房的探察,他是死在前年戰勝室韋各部聯軍之後的大災荒中,格外漫長的冬季和綿連白災,讓這位不惑之年的前“大燕皇帝”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而追隨他的軍隊,經過這些年的奔走轉戰,追隨出奔的範陽舊部越來越少,卻裹挾了大量靺鞨、契丹、室韋各族部眾以充戰力,因此成分變得相當複雜,全靠這個二聖的名聲和被追殺走投無路的沸怨在維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