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三章內外(1/5)

作者:貓疲字數:13520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50

    第六百零三章內外

    沿著海岸線慢悠悠的行船,停停走走的一邊欣賞海域風情,一邊還可以收集當地的風物見聞,以及特色土產和美食菜譜,比如萊州特產的煎海果子,密州的魚糜露、黃縣水梨膏、掖縣的老黃春、北海縣的棗糖、牟平的文蛤酥子。{閃舞網

    而現下在我麵前擺成一席的,乃是來自青州特產的驢肉,據素以美味而滋養大補,直接取益都當地才有的足歲大青驢,身上裏脊肉、外脊肉、背部肉這三處最鮮美的部位,庖炙成的驢肴菜,

    有漠驪湯鍋,五香醬驢肉、驢肉豆煲、全驢冷雜大拚、香燒驢蹄、奶煨驢膾、氽驢湯丸、驢膠鍋子,桃木熏驢排、驢炮筋、臘驢板燒等,主食是用驢肉和海菜、蝦丁做餡的驢三鮮湯合子(餃子)。

    幾隻帆影遠隨在附近,我想了想,讓人吧剩下的驢肉也做成菜色,送到附近那幾艘船上去,算是我的賞食。

    同行護衛的,是五艘特地從南海都督府和夷州邑司調集過來的飛魚快船,按照後世《通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戰具附》記載的當時軍用艦船分類,樓船、艨艟、鬥艦、走舸、遊艇和海鶻六種類型。

    樓船代表的最龐大的負載和遠洋航行能力,兼做運兵船和移動的戰鬥堡壘堡壘;艨艟代表的是綜合性性最強的多用途主力戰艦,鬥艦代表的是靈活機動兼顧強大火力的海域爭奪能力,但其活動範圍是由港口或是伴隨的大型補給船所決定的。走舸:乃是附屬艨艟或是樓船的劃槳船,有遮板和護牆,用來近距離突擊或是運兵登陸使用的。

    遊艇就是字麵上的意思,與後世差不多。我乘坐的這艘,也是大型飛魚船改製而來的遊艇,兼顧了舒適性和航行能力,足夠四平八穩,全力支氣帆來也能跑的飛快。因此一般情況下隻掛部分帆。

    海鶻則這個時代專門針對海況設計的戰鬥船,船型頭低尾高,前大後,船的外形模仿善於穿風掠浪的海鳥,適合劃浪而行。船上左右設置浮板,在風浪中具有穩定船隻的作用,又可阻擋側浪,減輕船體橫向搖擺,對惡劣海況適應性極強,號稱‘雖風浪漲無有傾側‘。

    不過自綜合性能更優越的飛魚船出現後,海鶻就漸漸退出原有的戰鬥職能,主要負責運載客貨和傳驛,在南海巡檢複雜緝私捕盜的船隊序列中也有配備。

    在這基礎上南海海軍,按照艦船的體載、用途,配備,進一步細分,以鯊、鯨、蛟、龍等字頭,大概分作十幾個營造批次。

    而這次參與護衛的,不是那種用來賺錢,配置和設計要求大幅縮水的民用簡化版的,也不是後來的改裝版,而是最新生產的,下水不超過兩年的海蛟級二千料外海鬥艦。

    兩大一三隻船桅,麻布和棉混織的布帆,象一朵朵雲彩一樣鼓舞在海麵上,相對低淺的船舷,卻始終輕巧的躍動在海麵上,雖然隻有三層甲板,

    光是型固定化的床弩、石炮就有數十具,遠近戰的連弩和彈射器,除了傳統的火油彈和石炭球外,甚至還配上了實驗性兵器飛火雷和轟炮,除了足夠維持半年的食水外,每船配備有三百人的海兵隊,其中一半是南海水師學堂的訓戰學兵,另一半是在南海巡檢司的戰船上服役至少六年以上的自身老水軍。

    他們配備有短槍和勾矛,手牌和彎刃砍刀,以及浸油的防水藤甲和鯨膠魚皮甲,可以輕易的在輕裝和重裝,陸戰襲掠和海戰攻堅等狀態中轉換。

    在我看來實在是太興師動眾,與那些腦袋一拍,就是一堆大艦隊飛越千山萬水撲在一起廝殺的海戰YY不同,戰船的出航時間,花費可不菲。這還是巡航和訓練狀態下,如果是保持長時間戰備狀態的警戒巡航,花費的人力物力要更多的多。可是他們就這麽不遠萬裏,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跑過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