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一十五章真真假假(1/5)

作者:貓疲字數:20202更新時間:2020-05-12 03:39:56

    第六百一十五章真真假假

    東安息海岸,唐人在阿拉伯海最大的據點,賜島東岸的出海口,被後世稱為印度河三角洲的féi沃衝擊平原上,

    來自德幹高原的河水裹挾著富含腐殖沙土,在這裏淤積出一馬平川的河洲,自古以來生長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蘆葦和灌木,早已經被砍伐一空,頑強的野草也被燒成灰,平整疏鬆過後的土地上,被種滿了稻麥豆薯等糧食,靠近河流的地方還種上了甘蔗、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蘇子、油用亞麻和**等經濟作物

    微微隆起的丘陵上,則種上了一圈圈的茶樹和果木,甚至還有一些香料灌木,隻是在河渠田壟梯級上勞作的,隻有很少的畜力,主要是一些黑皮膚、棕皮膚,茶色和深黃膚色乃至白皮膚的奴工和庸戶。

    散布在其間,是一些個頭矮iǎ手持皮鞭和棍bāng的黃種人,負責進行下田生產的監督和指導。

    剛剛夏收過的土地上,到處是被翻出來的深色土壤,混雜著被曬幹的農作物枝葉莖稈的味道,等到這些東西幹透差不多後,被集中起來焚燒féi田,然後緊張投入到新一輪的播種中去。

    因此簡易的道路兩旁,到處都是還未散盡的嫋嫋餘燼

    賜島最初是作為寇掠安息海岸而特地開拓的前進基地和海商中繼點,

    但是隨著這些在外昆侖海的經營迅速展開,以及傳統把持海路大食人的爭奪上,取得相對優勢後,賜島就變得越來越擁擠,已經難以滿足迅速湧入大昆侖洋的南海軍民番人的駐屯需求。

    為了解決遠征船團及其附屬十數萬軍民,孤懸萬裏海外的補給問題,南海都督府不可謂不是煞費苦心,先是經營西竺羯陵迦三國為根據地,但半島三個iǎ國畢竟是iǎ國寡民,多山少地,戶口田土上繼續開拓的空間有限。維持二三十萬土戶、客戶的衣食,還要對原來的船團提供勞役和物產輸出,已經是極限了。

    於是在賜島站穩腳跟後,就開始尋找新的後方屯墾區,於是就將目光轉向藏在賜島群島中的東岸海口。

    為此,船團特地派出水輪快船,從當地海口出發,沿著大河溯遊探索數百裏方見人煙,主要還是河邊幾個漁獵為生的iǎ聚落。

    這才決定在東岸的河洲上進行屯墾,這一開就不可收拾,所謂千萬年未聞人煙的積壤,又有河水灌溉充足,頭年嚐試輕易得田數百傾,而次年則擴大到上千傾,然後隨著簡易道路和溝渠的延伸,人類的足跡迅速在恒古原野上象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截止到人手告急而不得不停止拓墾前,賜島在東岸陸地上已經擁有數百所大iǎ田莊,接近本土一個大縣的軍民戶口。若是再加上那些海外聚集而來的各色奴人,以及來自南海諸國、竺沿海移民所組成的庸戶佃客,組成一個本國下等州的戶口規模也綽綽有餘了。

    這些戶口中,比例最大的就是竺沿海輸入的農奴,根據在獅子國舍利供養浮屠大會上所訂立的獅盟之約,參與盟會的南竺沿海諸國,將作為大唐的藩臣之屬,受到南海都督府的保護,其國商船旅人海上往來無礙,而這些海藩列國,則要定期為南海都督府提供勞役丁口和相應的物產,作為貢稅。

    其中很大一部分收益的來源,就是在唐人武器和武裝義從的自主下,時不時深入內陸捕掠別國百姓,充作奴口販以獲利。

    通過他們的辛勤勞作,為久居海外的船團持續活動,提供了源源後繼的大宗糧草和物料。

    但這一片田園風光突然給一個意外打luàn,隨著傳遞消息的快馬在原野上掠過,那些正在勞作的奴工和庸戶們紛紛丟下手工的農具和物料,開始自發的聚集起來,無數雙赤腳踩著泥漿和草梗,成群結隊的走上了大路,

    連那些一貫嚴厲的監管們,也顧不得嗬斥或是鞭笞他們,而是領頭跑的更快,衝到大路上向西邊的方向奔跑起來,在他們的親自帶動下,隨著沿途不斷加入匯集的人群,迅速變成一股不斷壯大的人há。

    然後人há被阻攔在海岸邊,擠壓在一起拉成一條長長的縱隊,在不斷向前推搡的擁擠中,一些人被推進了海水裏,另一些海灘上散布的尖銳礫石紮破了許多人的赤腳,卻渾然不覺,因為他們的目光全部被海上出現的事物,所吸引和驚呆了。

    那是象一座iǎ山一樣巨大的船體,寬大的船帆象雲彩一般鼓脹著,在波濤飛揚的海麵上緩緩而行,沿岸所見所聞,無不驚懼而匍匐於地,祈禱不止,這莫不是海神的座駕。

    這一刻,無論是婆羅én教,拜火教、摩尼教,還是基督徒,或是佛教徒或是穆斯林,都全身戰栗而無比虔誠的呼喚著自己神祗的庇佑。

    隨著海水變淺變渾的波光磷金中,巨大的海船終於落帆,慢慢減速下來,最後下錨遠遠的泊在賜島的港灣外,

    高大的船首,甚至直接可以觸到吊架,光是甲板上的建築,就足有四層半,三大一iǎ的四柱巨桅,最細最iǎ的也有人抱粗十餘丈,密密匝匝收疊在一處的灰黃巨帆,足足有數十麵之多,

    為了泊住船身,是用六隻柱粗的巨大石錨同時從頭尾下海定深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