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八十四章 行途7(1/5)

作者:貓疲字數:18630更新時間:2020-05-12 03:40:23

    空見蒲桃入漢家《古從軍行》李頎(唐)

    越過張掖大草原西北,郊支山脈突出來行成的大鬥拔穀,就是甘州張掖郡境內,然後順著河西平原一路經過,肅州酒泉郡、瓜州晉昌郡、沙州敦煌郡,各種異域風情的感觸和元素,也變的越來越濃厚,特地關注了下當年讚助的莫高窟修繕工程,故地從遊,心情優裕之下,又huā了上萬緡的金錢出去。然後又參觀了當地兩學三附的分校,府兵屯莊,特產集市、監製工場。

    經過短暫的休整和不充隊伍在此壯大之後,越過大沙漬(毛素烏沙漠西端)邊沿,就出了河西正式進入北庭的伊州伊吾郡境內,雖然境內有大片的沙漠戈壁,但是在傳統的大路上,生態保持的相當完好,接連的湖泊水澤,讓我的大堆人馬的行程,並能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

    甚至還有心情停下來,深入那些水澤中去,獵取一些,或是讓被風吹日曬覺得皮膚不爽的女人們,好好泡泡水,做做湖泥的皮膚保養,當然也少不了打水戰這種讓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

    伊州再向北就是北庭都護府治所的庭州,向西則是西州境內沙漬中的菖蒲海(羅布泊),當然既然被叫做海,此時羅布泊還是碧波千裏的沙漠大湖綠洲,因此這裏有一個大戍的駐軍和若幹屯堡,在這裏我們吃到了久違的鮮魚和蝦蟹。

    足以提供帶甲控弦的數千號人休整補兔,因為塔裏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形成真少上萬平方公裏的水麵,其中半都被密密麻麻的水生植物所掩蓋。

    藏著大片蔥綠蒼茫的波光粼粼中,野鴨和魚鷗在湖麵上撲上鑽下的拍打玩耍著,其他不知名的水鳥歡娛地歌唱著,見了人也不怕,直到靠到觸手可及的距離,才留下一串飛走的撲騰聲。

    搖蕩的蘆葦叢遮蔽了灼熱的日頭,也讓空氣中充滿了濕潤和水草的味道,再加上搖曳穿行在葦蕩中的連蓬船,劃水嘩嘩,讓人生出一種,這不是在西北荒蕪的大漠中,而是在某處江南水鄉的錯覺來。

    當地居民甚至用蘆葦和水草編製成一種可以飄在水麵上的大浮島,然後再上麵搭建起輕便的蓬屋來作為臨時棲身之所。然後再周圍安置上一些日用家什工具什麽的,就可以在水上生活上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靠水產漁獲和岸邊種植蔬果豆麥維持生計,所食所用皆不出這片水域,日子簡單而安逸。雖然是沙漠中的桃源,卻還是有些好東西的。

    當地始終長不大白河蝦,就算不加任何作料烹製,生啖起來也格外清甜,還有薑絲炒青螺,卻有一種南方所沒有醇厚味。

    還有一種專吃尾根的水鼠,個頭才巴掌稍大,卻是肉質極嫩烹煮起來鮮美無比,而且皮毛極滑可以避水落塵,須以百隻拚做一件大氅。

    撐在涼棚下,泡在清涼澄淨打上來的湖水裏,用蘆管呼嚕嚕的喝著新鮮瓜果榨出的酸甜飲料,閑情愜意讓人不想再動,我喝的是當地種出來的一種穀物釀的甜米酒。

    坐在木盆裏的丫頭,已經摸了好幾個白huāhuā的野鴨蛋,那種手裏炫耀著。

    極高極遠的藍白雲下,古代河流變遷留下的廢城遺跡,在邊點點參差分明,既有據突然消失的樓蘭古國留下的,也有幾百年來陸續增建的。

    為此我還特地跑去看了看埋在荒草中的城墟,卻是令人大失所望,帶有古代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外部雕飾什麽,的都被風沙錄蝕的看不出個子卯寅醜來,半截傾倒的城壁,被簡單改造成大型的廄圈,僅存少數頂部完好的居室,也滿是牲畜糞便,顯然古人是缺少文物保護的迫切感和覺悟的。

    而稍好一些的大料和建構,都被物盡其用的拆走子,充分利用在諸如堡牆、營盤、商棧的地基和建築中。

    沿著孔雀河的航道,過了菖蒲海以西的嘖,就算進入西州平坦的腹地(吐魯番盆地)。

    由於準備充足,選擇的時節也很好,因此傳中的惡風熱海並沒有能對我的行程造成多大的困擾,僅僅用了一兩夜就走出沙海,讓第一次見識到大漠孤煙直,扶搖塵落的女孩兒們,沒來得抱怨多久皮膚幹燥嗓子嘶啞。

    就抵達位於後世吐魯番市附近,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第一座城邑一交河縣,這也是一座充滿曆史和記憶的城市。

    早年鼻歸的李酒鬼曾在此留詩道:“玉手開緘長歎息,征夫猶成交河北。

    萬裏交河水北流,原當雙燕泛中洲”。

    當年岑參隨高仙芝經此,曾作《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隻靂寒氛萬裏凝,闌幹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鬆樹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