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四十五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8(1/4)

作者:貓疲字數:11292更新時間:2020-05-12 03:40:50

    “大食人配備了大量輕型的投火器。。”

    這個消息也很快被反饋到了,哈馬丹的行營本陣。然後變成沙盤上新的標記和模型,和記錄在幕牆圖表中的戰鬥評估數據,善於總結經驗,是龍武軍延續下來的老傳統之一,隻要戰場有所閑暇,稍有文化的士官,都會聚集在一起進行戰鬥的是的檢討和反思,然後口述記錄,編寫成文字送到上級的參軍團去。

    畢竟在戰場上交手多了,大食人也在學習和進步,雖然這種變化並不全麵,比如針對唐人的遠程投射能力和火器,大大加強的護盾、防具和弓箭,更鬆散更具有彈性的列陣。

    這就是國家層麵戰爭的特色,比拚的資源和兵員的消耗,在一方徹底路出頹勢之前或是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之前,很難徹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隻要敵人還有餘力,就擊潰了以後也不容易擴大戰果,而那收容重整些被擊潰的將兵後,敵人會在對抗的經驗教訓中,做出新的改變的和對策。

    比如大食人中大量普及的投擲火器,雖然大多是粗製濫造的簡陋產品,甚至因為缺乏足夠猛火的石腦油,而用動植物油脂來湊合,但是一旦達到某種數量的臨界點,也是一個威脅,甚至因此打亂唐軍火器攻戰的節奏和殺傷效能。

    雖然他們投擲部隊大多數因為臨時轉職,倉促上陣缺乏合格的訓練。上了戰場驚慌失措下。丟在自己人中的概率也不,但是因此形成的火場和隔斷,卻對戰場的後續追擊和推進,造成了嚴重的妨礙。

    畢竟當資源和基數以國家層麵進行重點集中地時候,還是能爆發出可觀的規模和效率來。

    隨著緊張急促的推演,沙盤上的標識,變得越來約密集,代表藩屬部隊在伊朗高原西南的戰場上,已經完成大規模的集結。

    由於地理環境的變遷和水土適應性的問題,再加上戰爭的淘汰和輪換。新屬勢力的加入,當初追隨出戰嶺西的眾多藩屬軍隊成分和比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很多被打散再編後,轉為編製和配屬的二三線駐留部隊。或是幹脆就近解甲歸田,分到土地和奴婢,成為軍管下的歸化戶口,真正帶著財物遣還回老家的反而隻是一部分,而且不少人又會因為物是人非,不適應原來的生活方式之類,這樣那樣的理由帶著一班人重新回來。

    千萬不要看土地所有權這個大殺器,在這個時代和傳統思想中的作用,一旦擁有了就不是那麽容易放棄的,隨之而來的是延續好幾代人的羈縻。

    話回來。

    目前,嶺西行台在當地有三大附庸勢力可以征發,且都和我早起的布局和經營有關,泰伯裏的波斯複**,鹹海下遊的回紇葉護軍,蒙麵先知的白衣軍,再加上河中的褚羯軍,構成了目前從征藩屬軍隊的主力。

    不過驅使他們賣命的,不僅僅是對於大唐征服者的敬畏或是恩澤,還有這現實利益的紐帶和不可替代的需求。

    作為出兵的義務,協助唐軍擊敗敵人後,不僅能夠獲得戰利品和奴隸,還能從唐軍占領區得到更多作為屏藩的外圍土地,作為新勢力和地方藩屬政權的雛形。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從商業命脈到民生所需。從物質配備到軍事組織,太多地方要仰仗嶺西行台的存在,才能比較好的維持下去。

    作為其中最精銳的部分,青海蕃騎營,鐵甲遊騎營,褚羯騎營三隻重裝藩騎,再加上來自波斯複**的薩珊鐵騎,構成四大藩屬騎軍部隊,根據局勢的需要和變化,已經提前結束初步的補充和休整,齊聚在紮格羅斯山脈下,隻要敵人衝出山脈和林地的掩護,他們就是第一波迎戰的部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