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九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7354更新時間:2020-05-15 00:41:43

    (推薦榜第三了,不過和後麵距離太緊,某花危險,好吧,俺終於獸血沸騰了!名次再上升一名,就加一更!)

    -

    青神百姓最為津津樂道的段子,莫過於陳三郎點石成金、幫助瀕臨破產的債務人翻身致富的故事。

    那被尊為廚王的蔡傳富,已經親口承認,陳家三郎便是自己的授業恩師。在自己走投無路之際,傳給了他炒菜的技藝,並教會他如何經營酒店。沒有陳恪的出現,自己可能早就投河自盡了,絕不會有今唯我獨尊的來福樓。

    那生產黃嬌酒的李簡,也已經親口承認,自己都準備上吊了,是蔡傳富帶著一壇橘酒出現在他麵前,這才有了熱銷蜀中的黃嬌酒。起先他以為,這酒是蔡師傅的手藝,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陳家三郎所授!

    不僅那姓張的橘園主,全青神縣的橘農,都要感謝黃嬌酒,更感謝陳家三郎——自此他們不再為銷路發愁,酒場會以原先兩倍的價格,敞開收購他們種植的椪柑。

    姓塗的醬商也有話,他從一個瀕臨破產的臭賣醬的,一下成為各家酒樓的座上賓,產品逐漸遠銷各州,皆是因為蔡傳富為他改進了生產工藝。

    因為食鹽專賣,鹽價昂貴,宋代普通人家,都是用各種豆瓣醬、甜麵醬來調味。最初是作蘸醬的,隨著醬製作工藝的進步,後來逐漸發展出一種烹調菜肴的方法,即醬法。醬法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民間最主要的烹飪方法。

    北方人食用以麥粉為主要原料的甜麵醬,南方以及蜀人則食用豆瓣醬。塗醬商所釀的自是後者,但在大名鼎鼎的郫縣豆瓣醬麵前,塗家的貨色簡直是弱爆了……在苟延殘喘多年後,終於快要倒閉了。

    然而蔡傳富讓他稍微改進了豆瓣醬的製作工藝,主要是延長了發酵時間,使豆瓣發酵為醬醪。然後將醬醪在磨盤上壓榨出汁,得到一種亮黑色的液體。蔡傳富管它叫——醬油。

    雖然豆醬和醬油就差一步,但醬油的出現卻是在南宋。這不是北宋以前的人,就笨得不知道把豆醬榨汁,而是烹飪技法的原因——燉菜、蒸菜、煮菜、以及醬菜,豆瓣醬都可以勝任。

    隻有炒菜,用豆瓣醬容易糊鍋,就算不糊鍋,端上來黏糊糊一大灘,讓人看了不吐就不錯了,怎能升起食欲?所以在炒菜普及的南宋,醬油應運而生。

    而青神縣,在現代,就成為炒菜之城。廚師們自然需要一種更美觀、更容易掌握的調味料,來替代豆瓣醬,在炒菜中得到醬香。

    醬油的出現,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自然受到各家飯館的歡迎。而且正如當年陳恪所預料的,炒菜技術簡單易學,無法長久保密,果然在一兩年前,炒菜之法已在青神縣基本傳開,成為居民們的主要烹飪方法。

    估計也隻有汴京那些大廚,才有足夠的手法和心機,把一門手藝吹成神技,藏得嚴嚴實實。

    但無論如何,炒菜方法的普及,對醬油的銷售大有裨益。青神縣也新生出一個詞匯,叫‘打醬油’。

    到了今年,炒菜之法已經在臨近州縣傳開,雖然隻是簡單的炒之法,卻依然需要醬油的參與,於是塗家醬油也成了暢銷產品,塗老板新開了十個釀造池,雖然還沒發達,但已經嚐到日進鬥金的甜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