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 西昆和太學(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7294更新時間:2020-05-15 00:41:51

    -

    這是一座修竹掩映中的唐式建築,在室內見不到任何時興的座椅家具。地板是木質的,所有人都坐在蒲團上,麵前擺著矮幾。

    中岩書院的山長王方,是一位峨冠博帶、麵容高古、長須飄飄的儒者。他坐北朝南,望著二十名新進來的年青士子。士子們全都跪坐,身體微微前傾,以唐禮拜見山長。

    “爾等乃諸試官特薦之人,蓋體夫子‘因材施教’之訓。”王方的話語,帶有雅致的古韻:“今日本座親試,若實非常人,則無需按部就班,直入‘智、信’堂,由吾親教之。”

    完他點點頭,便有助教將試卷分發下去,待每張機上,都擺好一張試卷。助教便點上線香,宣布考試開始。

    學子們這才身體前傾,看試卷上的題目,隻見上麵有十道題。分別為經義兩道、試題帖詩兩首、賦兩篇、史論兩道、數術兩道……別一炷香功夫,就是到黑也答不完。

    顯然要選自己最拿手的了。陳恪大體一掃,毫不猶豫的開始做兩道數術題。第一道是‘竹原高一丈,末折著地,去本三尺,竹還高幾何?’,不就是勾股定理解一個直角三角形麽?這對學過幾何的人毫無難度,陳恪轉眼算出答案:‘四尺五寸五’。

    第二道,陳恪一看就笑了,乃是著名的雞兔同籠題,他知道八種解法,能算出雞和兔的數量。

    做完這兩道題,那線香剛剛燒了個頭。再看兩首試帖詩,題目已經給定了,隻需應試排律即可。這種詩,由於題材、格律的限製,很少能出真正的佳作。但這也正是陳恪所擅長的……在掌握了聲韻、訓詁之後,他押韻用典遊刃有餘,很快便寫就五言六韻兩首。

    這時,線香已經燃了一半。

    陳恪一鼓作氣,又將兩道史論完成……在對曆史問題上,陳恪怕自己的看法過於驚世駭俗,便用了取巧的法子--照搬《資治通鑒》上的觀點。想那司馬公既然能得‘文正’諡,自然是這個年代又紅又專的典範,絕對錯不了。

    很快,兩道史論也答完了,線香還剩下三分之一。

    陳恪立即去做兩道經義……上午時,他被考過口義,口義是墨義的一種,要求絲毫不差的用前人注疏來解釋經文,而經義的要求更高一層,不僅要用注疏來解,而且還要求闡發微言大義……這對擁有成年人思維的陳恪來,一點不是問題。

    待線香燃盡時,他堪堪做完一道。

    一炷香,七道題。陳恪輕歎口氣,本以為能作完八道呢。

    命眾人擱筆後,將試卷吹幹。助教便把卷子收上去,王方當堂批閱。

    ~~~~~~~~~~~~~~~~~~~~~~~~~~~~~~

    一炷香大概是一刻鍾,想在這麽短時間內,做完十道頗具難度、亦頗費時間的試題,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方之所以這樣出題,一是可以測試出,這些孩子的特長所在,好因材施教……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人一定會從最擅長的方麵下手。二是測試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一層層科舉考試,能把人磨成鬼,沒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是無法堅持到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