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一七章 帝國之傷(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7056更新時間:2020-05-15 00:42:28

    全文字無廣告     第一一七章 帝國之傷

    不誇張的,北宋滅亡,一半原因是被黃河玩死的。//.  //

    在宋以前,從漢至唐,黃河處在長時間的‘安流期’,基本未有大規模的水患發生,黃河流域的百姓,亦享黃河之利多於受其害。

    然而自宋季以來,黃河一反先前之態,從溫柔的母親河,變成了暴虐的黃龍,從建隆元年第一次決口開始,幾乎一年決、甚至數年一決,以至於如果哪年黃河沒有泛濫,史官必定會寫下‘是年河寧’這樣,充滿慶幸之感的記錄。

    黃河每次決堤泛濫,不僅會給百姓的生命財產帶來災難,每次抗洪搶險,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如果能這樣年複一年應付過去,也行。無非就是國家吃力點、百姓痛苦點麽,反正近百年來年複一年,大家都習慣了。

    但要命的是,這種消極的修修補補,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是在消極的湊合,等到一定程度,湊合不下去了——就會發生恐怖的改道。

    宋朝是不幸的,它要為漢唐五代以來,中華民族對黃河中上遊的過度破壞埋單。當今官家趙禎更是不幸,他要為開國以來的得過且過埋單。

    景佑元年,京東的橫隴段決口,決堤而出的洪水席卷人畜,漫過大名府地界,再折向北流,朝廷全力搶修堤壩,可仍然無濟於事,隻好任其改道。從此之後,中原大地上河患頻生,近八十餘年裏,再也不得安寧……

    而這隻是個開始。十四年後,慶曆八年六月六,一個吉利的日子。黃河又在澶州府商胡決堤,決口寬近一裏,濁浪排空黃水滔,橫漫中原北部。

    這兩次之後,黃河徹底改道了,它的河水改向北,經河南內黃之東、河北大名之西,橫貫河北平原,匯入禦河,再經界河入海。

    這種級別的災難,隻需要再來個一兩次,就可滅亡一個國家。

    災難過後,傾全國之力治理黃河,已經成為朝野上下的共識,然而圍繞著‘如何去治理’這一問題,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卷入了無休無止的爭論中。

    沒辦法,這個號稱名臣輩出的年代,經緯地之才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每個人都堅信,隻有自己的主意,才能解決問題,於是吵架開始了,各路神仙據理力爭、反複互爆、吵得麵紅耳赤、竭斯底裏,整整吵了四年,也沒定下哪套方案。

    改道後,黃河有四年平靜期,也是治水的黃金期,便被這幫蠢材毫無意義的浪費掉了。

    四年後,黃河在大名府館陶縣郭固口又決堤了。用了五個月時間,才重新合攏了大堤,但前去視察的官員回報,水道內淤泥堆積越來越厚,水麵隨時都有漫過堤壩,再次崩潰的危險。

    官家終於失去了耐心,勒令大臣馬上定下一套方案來。而這時,大宋的宰相,已經換成了文彥博和富弼,二人上任之時舉國歡騰,謂之‘賢相在朝矣’。賢相就是不一樣,他們從各種方案中,找出一個認為最合適的,聯名上報給官家——‘河入六塔’方案,就是它了,請立即開工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