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二三章 生財之道(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640更新時間:2020-05-15 00:43:24

    至於‘職’,又叫‘館職’,是授予較高級文臣的清高銜頭,如某某館、某某閣大學士、學士、待製等,並非實有所掌。//.  //

    官員按年資升遷,即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而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一名官員實權的不是其‘寄祿官’,而是‘差遣’。

    譬如陳恪兄弟三個,便屬於有寄祿官無差遣的類型。他們是有告身的朝廷正式官員,有品秩、有俸祿、有章服、可序遷,隻是啥差事沒有,也找不到衙門上班罷了。

    不過他們仍有俸祿可領。朝廷將官員從宰相而下、至嶽廟主薄共分為四十一等,並按等級來發放俸祿。像陳恪乃正八品左承事郎,每月可以領到六貫錢,兩石米麥,另外還有每年兩次的衣賜,所發的布料,足夠好幾個人穿了。

    盡管這點收入,陳恪從來看不到眼裏,但已經算是不錯了。可比起身為東京市長的包拯來,隻能算是毛毛雨了。

    現在再回過頭,看包拯的三頂帽子,便一目了然了,‘尚書省右司郎中’是他的本官,證明他有從五品的官階,應享受相應的待遇。知開封府是他的差遣,明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治理開封府。

    至於龍圖閣直學士則是他的館職,有了這個頭銜,他就是從三品的官員了,級別一下提了四級。顯然,他的工資收入,要比陳恪複雜的多。

    首先這三個官銜中,隻有兩個能給他帶來收入,其中寄祿官和館職不能同時領取俸祿,隻能以品級更高的為標準發放。所以包拯的寄祿官,從五品的尚書省右司郎中。並不能貢獻一毛錢收入。

    那麽看他的館職帶來的收入,按照規定。龍圖閣直學士每月有料錢五十五貫,此外還有各項補貼,包括添支每月十五貫,餐錢每月三貫。衣賜則每年發兩次。每次發五匹綾、十七匹絹、一匹羅和五十兩綿。

    此外,作為差遣官‘知開封府事’,還有每月一百貫添支錢、三十石糧、二十捆柴禾、四十捆幹草,冬又發給二百斤木炭。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還劃撥給包拯二十頃職田,也就是兩千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通過這些職田,包拯每年還有兩千石米的進項。

    雜七雜八加起來。再折成銀錢,老包每年的收入,可達三千貫以上。換成後世的法。便是年薪三百萬以上。

    而宋朝最窮的州。每年賦稅收入,恰恰也正是這個數。所以老包才會對自己拿錢太多,而感到如芒在背。

    “朝廷給的實在是太多了,而朝廷本身不事生產。一錢一粟皆來自於百姓之手。”他一臉鄭重的對陳恪道:“得百姓如此之奉養,若還不為民做主。我看死後是要下阿鼻地獄的!”

    “得好!”陳恪拊掌讚道:“老龍圖這話,真該給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員聽!”宋朝高官奢侈享受是出了名的,越是大幹部就越奢侈。有那麽高的合法收入,怕也隻有範仲淹、包拯這樣的人,才能抵住誘惑,不至於變成享樂動物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