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八一章 大理國 (下)(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830更新時間:2020-05-15 00:43:55

    要不怎麽,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呢?

    那麵對蠻番毫無用處的破旗,在大理國軍隊麵前,卻是立竿見影。//.  //***

    看清旗幟之後,馬上有軍官帶著一隊士兵下來查問。士兵穿得是短袖半身皮甲,頭上戴著銅盔,軍官則穿著明光鎧,帶著簪纓的鋼盔。看著這夥像是從壁畫中走下來的官兵,要不是個子普遍矮了點,大宋使團真有種從蠻荒時代穿越到唐朝的感覺。

    “諸位真是上國的使團?”那軍官站定了,打量著這隊人馬雖然狼狽,卻明顯裝備精良,氣質高雅……也不知他從哪看出來的,忙抱拳施禮道。的是漢話,行的是漢禮,讓一路上聽慣了‘烏魯瓦拉’鳥語的大宋使團,頓時那叫一個親切。

    “正是。”呂惠卿撥馬上前,與那軍官通報了名號,又出示了使節和官憑,對方雖然是邊關守軍,但大宋從沒向大理派遣過使者,他自然也無從分辨真偽了。

    但常識告訴他,肯定錯不了,大宋朝的使者,是那些蠻番假扮不來的。趕緊命開關門,放上國使入關。不過保險起見,還是請他們隻帶百人護衛,其餘人在關外按紮,自有酒食奉上。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義,何況這處名喚‘鎮北關’的關城裏,竟然因為大宋的軍事行動,而增兵到兩萬餘人,要想消滅他們,完全不必費這般周折。

    陳恪和王珪一合計,由王珪帶人進關去。他則留在關外,和衛隊在山坡上安營。

    如此休整十餘日,使團上下的體力和精力都恢複的差不多了,那邊大理國派來迎接的官員也到了。

    大理官員的服飾。也甚合唐製……而宋也基本沿襲唐製,所以看上去格外親切。

    隻見為首的兩人都不到三十歲,頭戴進賢冠,身著紫色大袖長袍,腰圍圍裳,前係蔽膝,腰係玉帶,足著厚底靴。與大宋官員的法服無甚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他們的進賢冠很高……何止是進賢冠,這些日子看到大理國文官武將的帽子都有一尺多高。顯得有些滑稽。

    “這真是個喜歡戴高帽的國家。”王珪和陳恪在前麵應酬,宋端平他們在後麵聲嘟囔道。()

    “你看這兩人的進賢冠,怎麽都是七梁的?”呂惠卿專盯著代表等級的梁數看:“莫非在這大理國,梁數越多越不值錢?”

    但很快就證明他錯了。大理國也是梁數越多越值錢。因為前來迎接的,一個是大理太師楊允賢之子楊義貞,另一個是大理相國高智升之子高升泰……兩國還是有不同之處的,比如大理國就不避先人字諱。

    楊氏和高氏是大理兩家權臣,地位與王族段氏並駕齊驅。所以兩人年紀輕輕,就品級如此之高,也沒什麽好稀奇的了。

    這二位年紀相仿,楊義貞濃眉鷹目。一副豪傑之相;高升泰則方麵闊口,一派貴人之象。端得都不是凡人。他倆中為首者是楊義貞,朝王珪行一個標準的漢禮道:““上國使駕臨。下國臣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