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三章 偉大的起點(下)(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610更新時間:2020-05-15 00:44:11

    沿著南盤江,到了紅水河。//.  //紅水河自古就是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便捷通道,但與南盤江不同的是,這裏水深、坡陡、多暗礁險灘,使過船如同玩命,向來隻有最優秀的船老大,才敢挑戰全程。且隻能通航五十料左右的船隻……‘料’為宋朝計量船大的單位,一料等於一石。

    而且銅船笨重難以操控,根本無法通過激流險灘的考驗。用這種航道來運銅,估計用不了多久,紅水河就能被沉沒的銅船阻塞了。所以必須要將險灘變緩、陡坡變平、急流變慢,提高紅水河的通航能力。

    紅水河段的工程難度,又比南盤江段大了許多。除了設立陡門之外,還得拓寬河道,整治險灘。一路考察下來,最後敲定了足足四十三處,要想在一個枯水季完工,其難度可想而知。

    站在岸邊的高石上,望著滔滔拍岸的紅水,陳恪沉聲對左右道:“明年,必須要將滇銅運出來,不然會出大事的。”要知道,他築東川城、修河道、乃至出兵大理城的錢,都是以雲南藏有量的銅礦銀礦,從投資者手中募到的。

    為此,他所采取的一係列手法,堪稱劃時代的。

    首先,他利用官家和相公們的無知,又憑自身的影響力,服了青神財團和藍帽商會,使汴京錢號斥巨資買下了大理十年的采礦權。

    但是汴京錢號也是初創,而且還有十三行鋪的沉重貸款包袱沒有消化。不可能獨自承擔巨額的戰爭貸款。事實上,在東挪西湊,竭盡全力,支付了出第一期的款項後,汴京錢號便要靠將礦權分包出去,來籌集年底支付的第二期款子了。

    第二期款子也不大要緊,因為侯義和張俞兩人就要吃下一半。還盡力遊汴京和蜀中的商人接盤。他們和陳恪一直保持著信件往來,據已經基本沒什麽問題了。

    可是再往後的款項,就必須指望更多的大戶、富商來出錢了。然而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二是讓別人把錢拿給你用。所以包括張俞、侯義等人在內,都對陳恪的籌款計劃沒什麽信心。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陳恪並不指望通過采礦掙錢……盡管這將是很賺錢的營生,但限於此時的生產力水平,注定了采礦隻能細水長流。至少在起初數年中,根本無法衝抵巨大的先期投入。

    無論什麽年代,出兵、得國、築城、修河……都是能把國家都拖垮的浩大投入,遑論一個的汴京錢號,加上些許掉進錢眼裏的商人。如果所有的本錢都自己掏,把他們榨幹了也遠遠不夠。

    但在陳恪這個二世為人的家夥看來,做生意,哪能隻用自己的錢投資呢?可是。在這個缺乏金融工具的年代,沒有投行、沒有股市,上哪裏去找那麽多錢呢?

    苦思冥想之後,陳恪決定,自己發債券換錢!

    哪怕是在大膽的一賜樂業人看來。這件事也不可思議。你汴京錢號算哪根蔥,發行債券誰會認?大宋朝的大戶們,怎麽可能用真金白銀,換你擦屁股都嫌硬的債券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