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六章 最寶貴的財富(中)(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772更新時間:2020-05-15 00:44:15

    陳恪前世讀書時,每每看到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便不禁心馳神往。//.  //

    從八世紀中後期,一直到十世紀前期,也就是從唐末到本朝真宗年間,約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在幾代阿拉伯君王的大力讚助下,阿拉伯人瘋狂的搜集世界各國的古籍圖書,重金聘請世界各國的學者,集中到巴格達來,翻譯整理這些著作。

    在阿巴斯王朝,翻譯被製定為一項政治和國策,而不再取決於這位哈裏發或那位王子的意願。對於所翻譯的內容,也不僅僅限於某一個領域,而是包括了古代文明的絕大部分知識領域。

    當時的翻譯口號是:‘智慧是信士丟棄物,誰發現,誰要撿起!’

    在阿拔斯王朝,譯書已成為國家的一項主要事業,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國家投入巨資,建立智慧館,組織人力搜集古籍。從各地聘請大批翻譯家,不論種族、信仰和膚色。隻要有真才實學,給予高官厚祿,命其專職譯書。

    在長達一百五十年的翻譯運動中,被譯成阿拉伯文的希臘、羅馬、印度、波斯文化的著作是極其廣泛的,其中有醫學、解剖學、幾何學、物理學、數學、化學、文學、地理學、倫理學、邏輯學、哲學、星象學以及曆史、美術等。

    後來西方文藝複興時,因為古希臘、古羅馬典籍的嚴重缺失,歐洲人不得不把阿拉伯文的著作翻譯回來。這才拉開了人類曆史上最絢爛的序幕。

    陳恪時常想,為什麽中國沒有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翻譯運動,好好洗刷一下那些朝上國、妄自尊大的可笑思想。為什麽百年翻譯運動的成果,沒有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給華夏文明注入新的生機?

    當時歎息聲音猶在耳,自己卻站在了千年以前,百年翻譯運動麵臨戛然而止、甚至滅頂之災的時刻。盡管遠隔重洋,但他還是想要盡力去拯救這筆屬於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不光為了自己的夙願,不光是給華夏一個機會。單單為了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他都會義無反顧的去做!

    第二的早飯,是生吃海膽。

    陳恪對海膽的喜愛無以複加。但昨日當著王罕的麵,實在不好做生吞活剝狀。但一想到馬上就要離開海邊,很長時間裏吃不到這種可愛的刺頭了,就決定不跟王罕吃早飯,讓廚子整一盤生海膽過癮。

    柳月娥表示異議,認為這種吃法太野蠻。陳恪卻強調:“吃海膽,新鮮最重要,要吃就要吃真正的生海膽!”

    “長得跟刺球似的,怎麽下得去口?”柳月娥看著端上來的海膽,皺眉道。

    “你不會自己看?”陳恪便讓廚子現場炮製起來。隻見那蔡傳富的高徒,頭帶白筒帽、身穿白圍裙,微笑著用剪刀撬開海膽的殼,用羹匙挖出殼內似五角星狀、顆粒分明,顏色橙黃的海膽卵。再挖去內髒。將海膽放入冰水加上檸檬、鹽浸一刻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