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七章 滇銅(上)(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812更新時間:2020-05-15 00:44:16

    為了趕在來年四月前通航,紅水河全線二十幾處工地,幾乎同時動工。//.  //這背後需要多強的組織能力可想而知,若非宋朝文官的政務能力強大,陳恪和沈括的計劃就算再周密,也不敢把攤子鋪這麽大。

    其上遊工程,又叫南盤江工程,主要是在從東川到三江口這段距離上,修建陡門四十七座,有沈括詳細繪製的圖紙,又有新發明的水泥混凝土,工程難度可比秦朝工匠們修靈渠時不少。

    他們先在上遊築壩攔水,使江底裸露出來,然後將數百根水泥柱子,縱橫交錯排叉式的夯實,插放在壩底,再用混凝土澆築成整體,這是修海堤的工程方法,使在這裏頗有殺雞用牛刀之嫌,但比傳統的立木法要堅固百倍,且不怕被人破壞,所以陳恪還是冒著被工匠們學去的危險,采用了新技術。

    當然,也很可能他存心就想讓他們學去。

    中下遊的紅水河工程,就沒有這樣簡單了。紅水河流域,正是雲貴高原到廣西平原的過渡段,水麵落差大、險灘密布,或巨石亙於水中,或石壁橫擋水勢,百折千轉……船在河心,前後不能直望三裏,兼有跌水、噴旋、倒卷等情形,其施工難度非內地河工可比。

    其中最險的八灘或是巨石嵯峨,亙連兩岸,或亂石叢疊,梗塞江心,大多數灘身浪長數裏,落差勢高及丈、過去船過這些灘時,或用旱箱,或架台杆,更多的是用竹藤將船捆住拉過去。總之無法單獨行過。

    在紅水河邊,原先就有專門以拉纖為生的部族,當然免不了漫要價,但仍時有磕損,且稍大一些的船,就無法通過了。

    盡管絲毫不懷疑沈括和蘇頌的能力,但陳恪還是命令承修人員‘不得一味照搬,而要根據實際困難。日夕講求,悉心籌劃,或采用成法,或博詢眾論,功因時製宜!’要求他們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凡是最險之灘,中心處洪濤洶湧不能行船的,便在曆來架箱拉杆之處。築壩逼水,將峭壁燒煆椎鑿,開出新的船路,以避中流之險。

    至於次險各灘,亦需要先築壩逼水,將水麵、水底礙船的巨石鑿去,使行船不至於觸礁;同時還在兩岸絕崖之上搭立腳手架,鑿出高低牽路,使舟楫上下可以有纖夫牽挽……所謂牽路,就是纖夫們拉纖時所走的路。遇到兩岸都是峭壁。又必須拉纖的情形時,隻能在石壁上鑿出牽路來。

    僅僅是描述一番,就讓人滿頭是汗,親自去開鑿的工匠們,直接就是望而興歎……若非發現河床和兩岸的山石都是硬度不大的石灰岩,陳恪給多少錢,他們也不幹。

    好在無論如何,工程是熱火朝的展開了,甭管事先準備的多周密,問題還是接踵而來。作為總指揮的陳恪和沈括。不是在河工工地上,就是在趕往工地的路上,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協調各種複雜的關係。

    好在老保佑,許是去歲下雨太多,今年大旱、江水極涸,水位較往年低五六丈。在一道道陡門的作用下。初春時中下遊得以基本幹涸,所有險灘水上水下灘石俱露,十分有利施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