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九章 大理新中心(上)(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718更新時間:2020-05-15 00:44:18

    嘉佑三年四月,紅水河一期工程完工,五艘二百料的平底漕船即刻從東川碼頭下放,一路順流而下,五日後抵達蜈蚣灘,靠岸卸船裝車,由旱路運抵百裏外的清風渡,在那裏,有兩艘五百料的漕船等候多時,將貨物裝船後,一路順風順水,隻需四日即抵達廣西梧州。//.  //

    因為從梧州到欽州之間,尚有一段六裏長的運河正在進行拓寬加深,以適應大船同行,所以暫時還需要再次陸地轉運,沿著驛道通過門關,抵達欽州城下。在欽州港裝上萬料海船之後,即可從海上發運全國各路。

    盡管目前還需要兩次水陸聯運,但走完全程也隻用二十七,哪怕返航時逆流而上,也不過四十八而已,已經將耗時縮短了數倍。

    而且工程還未完成,按計劃,明年第二期,將貫通全線航路。後年以及未來每年枯水季,都會對航道進行深化整修,除了維護現有的航運能力外,還重在加強船隻的通過能力,使更大的船隻,更安全順暢的通過水道。

    當然,哪怕明年的第二期,動用的民夫數,也不會超過兩萬人,後年開始,更會降到萬人以下,再不會有今年這樣浩大的工程。

    紅水河工程以其立項之大膽、耗時之短、修築之成功,未來之巨大作用,被後世反複稱頌。但曆史往往會遺忘。為了在崇山峻嶺間貫通這條黃金水道,有七百三十名民夫,以及七名官員,獻出了他們的生命,或者重傷失去勞動能力。

    也許朝廷和官家看來,在瘴氣密布的大理,修建這樣一個充滿危險的工程。死上千把人是再正常不過的。陳恪卻感到深深的自責,要不是自己催那麽緊,應該會少死很多人的。

    為了告慰亡者。也為了讓自己安心,他提議三件事,一。將所有遇難民夫的遺骸遺物,送回他們的家鄉。二,遇難或殘疾撫恤金,以六十減去其遇難或殘疾時的年齡,乘以廣西湖南男性平均年收入——五十貫支付。三,在紅水河工程的起點和終點處,各立一座豐碑,以紀念這些奉獻出生命和一切的民夫。

    讓他預料不及的是,他的三道命令,竟然遭到了一致的反對。對於第一道。經辦的官員認為工作量太大,要求按照慣例,將人就地掩埋,隻移文當地官府,命其代為知會一聲即可。第二道。僅這一項便會再耗去百萬貫,第三道,給殉職的七名官員立碑,他們沒有意見,但給那些民夫立碑,不僅毫無必要。而且有邀買人心之嫌。

    和眾官員一路走來不容易,已經到了今這步,陳恪也不想和他們鬧僵。不過他也意識到自己欠妥……給民夫們工錢,依然鬧得沸沸揚揚,連蘇軾、歐陽修都寫信來,責怪他不給同僚麵子。當時尚且有‘重賞之下出勇夫’的理由,現在工程結束,還要這樣做,絕對會讓下百官惡心到的。

    他便沒有再當麵堅持,而是秘密上疏,奏請官家來頒下恩撫的旨意,並在疏中暗示,東川方麵尚有富餘,一切賞賜可就地支取,不必勞朝廷費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