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一九章 誰主浮沉(中)(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538更新時間:2020-05-15 00:45:08

    “嗬嗬……”章惇笑笑道:“這麽也無不可。//.  //”

    “看來這幾個月,你是去江東,聽介甫新學了。”陳恪淡淡笑道。

    “不錯。”章惇點頭道:“其實這兩年在家鄉,我雖然閉門讀書,卻不能不聞窗外事。在南方,王介甫的學,可是大行其道的。”頓一下道:“當時專心舉業,無暇分神細聽,科舉一結束,我便趕往江寧府,聽王介甫講學兩月,頓覺勝讀二十年之書。”

    “評價如此之高?”陳恪笑道。

    “唐季五代以來,政教廢弛,儒學衰微、禮崩樂壞、聖人之道盡廢、先王製度文章掃地而盡於是矣!”章惇正色道:“王公新學,可明經義、正人心、濟社稷、匡大道也!”

    陳恪夾一筷子筍絲,細細咀嚼。身為宋朝知識分子,又二世為人,他看得很清楚,儒家從漢朝衰落後,便一直式微,在兩晉隋唐的佛道思想衝擊下,甚至有消亡的危險。但幾百年來的曆史已經證明,佛道思想無法維護大一統、無法維持中央集權,所以這幾百年來,也是曆史上最混亂,朝代更迭最快的時期……盡管其中夾著個盛唐,但實事求是的,盛唐的一部曆史,就是各種對皇權的挑戰史,恰恰明佛道思想的無能。

    到了五代十國、軍閥混戰、弱肉強食更是到了極點。’今世子,兵強馬壯則為之耳。’社會仿佛回到了叢林時代。

    宋太祖因緣際會,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後周政權。他看到。若不能改變這一現狀,確立倫理秩序,宋朝也會很快被權臣取代。所以一立國,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鞏固內部統治上。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儒學捧起來定為國教,希望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忠君思想。能為水一朝維係江山萬載。

    但漢儒之學已經紕漏百出,之後數百年,又沒有傑出人物補救。自己都站不住腳,如何擔負其曆史重任?

    好在宋朝科舉隻考儒學,把所有讀書人都轉變為儒生。儒生們在學習儒家典籍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去思考,去完善這們學。他們很快便拋棄了漢儒偽學,隻是破舊容易立新難,從趙二興儒教到現在一個甲子,各種學層出不窮,卻仍然沒有出現一個贏得廣泛認同的學。

    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共同的價值理想,缺乏凝聚人心的道德力量,必然思想混亂、人心不一,國家也就無法強大。百弊由此生焉。因此整個士大夫階層迫切期望,有人能立新,對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的體係,做出有效論證。隻有證明儒家學是站得住腳的,人們才會真心相信它。它才能起到收拾人心、重振綱常的作用!

    很顯然,誰能建立起被廣泛認同的學,誰就會成為活著的聖人,到那時,揮一揮衣袖,便會掀起漫的狂風。輕輕咳嗽一下,就會引來下人的聆聽。到那時,你的話就是綸音仙語,連皇帝都不得不聽,你的觀點,就會是千萬人的思想,整個世界都會因你的心意而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