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三九章 秋來春早去(下)(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734更新時間:2020-05-15 00:45:43

    當的會議並沒有出結果,但是沒過多久,曾公亮的《武學改製劄》得以通過,並很快由樞密院牽頭,會同三司、兵部、吏部,進行皇家武學院改製。//歡迎來到閱讀 .//

    改製後的皇家武學院,設立武學院判一名,武學同判兩名,負責武學院的管理。

    之下設立馬軍、步軍、弓軍、水軍、輜重、參謀六個分院,每院設武學正一員、掌本學規矩事;設武學錄一員,佐武學正管理本學規矩事。

    六分院皆有武學教授若幹名,掌傳授兵書、武藝,及編纂曆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並指導陣隊演習等。以文武知兵者充任,品級無定。

    武學教授之下,又有武學傳授若幹名,佐教授講釋兵書、兵法、軍事史等訓導武學生事。

    此外,還有若幹職事雜官,如掌儀、直學、司書、司計、齋仆等,負責各項日常事務,無須贅述。

    其實這些改革,最好是在趙宗績大功告成,陳恪掌握權力後再推行,這樣才能讓一切盡在掌握。然而如今武學院已經了滅亡的邊緣,生存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時間不等人,陳恪也隻能將計劃提前了。

    這樣的後果是,武學院的一應改革,都由相公們掌控,陳恪這個首倡者兼院判,卻隻能乖乖等待結果。改革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比如他的身邊,被硬生生安上兩名同判,這是某些大人物在跑馬圈地。必然會帶來矛盾和不穩定。然而人家打著分權製衡的旗號,正大光明的安插親信,陳恪哪能個不字?

    再比如,雖然方案大體得到通過,但最重要的一句‘非武進士不得授予七品以上武職’,被幾位相公給刪掉了。

    武舉必由武學、武官必由武舉,這是陳恪軍事改革的根本所在。相公們這一下,直接斬斷了鏈條,讓陳恪的整體設計失靈。

    武舉不再是武官晉升的必要條件。而隻是‘重要參考’,其重要性大大降低,連帶著武學的地位也大大降低。其作用也變得的微乎其微……

    陳恪對此極力反對,他數度找到曾公亮,力陳如果這麽改,不如不改:“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隻是給朝廷增加開支!這種生孩子沒屁眼的事情,我堅決不幹!”

    曾公亮苦笑道:“仲方,你也要體諒我的難處,老夫真的已經盡力了。”

    陳恪也聽了,曾公亮這樣的謙謙君子。為此事都拍了桌子、摔了茶碗。然而兩府議事,並非你官位高,就可以成為主宰。因為就事論事是不可能的,所有能利用的事情都會被擺上桌麵,成為談判的籌碼。各種錯綜複雜的製衡之下,誰的‘法術勢’運用的更好,誰才會笑到最後。

    此道第一高手,非韓琦韓相公莫屬,正是他在王拱辰和孫汴的呼應下,硬生生去掉了那一條……

    曾公亮雖然是樞密使。但在韓琦這樣的老牌政客麵前,還是稍顯無力,隻能無奈就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