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四八章 春(下)(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892更新時間:2020-05-15 00:46:06

    當然,這麽大的國家,不可能隻圍繞帝王家事打轉,這個春裏,還發生了很多很多事。

    首先是經過激烈的爭吵,河工大方案終於確定下來——在趙宗績、歐陽修、陳恪等人的反複強調下,大臣們終於認可了,黃河之所以常常決口,是由於過多的泥沙沉澱在河身之中,使河水愈來愈淺、河床愈來愈高所致;若聽任黃河下遊分作北流、東流兩股,則兩股河水的流速必然都較緩慢,泥沙的沉澱必然就越多,災禍由此生焉。

    因此,最坑爹的二股河方案被廢了。但趙宗績一派堅持的黃河北流方案,卻不可能成行。一來,牽扯到對遼國的防禦,宋朝的君臣無論如何,也不敢與契丹人共有險。二者,黃河北流,還會導致汴河缺水,危及京城漕運,所以就治河來,最正確的北流方案也被否決了。

    於是堵塞北流,全力疏浚東流,便成了唯一的方向,但具體如何施工,還是免不了激烈的爭論。

    這時候,趙宗績的援軍到了——嘉佑二年的進士們,終於結束了三年外任,大批官員回京任職……有的是通過了館閣考試,有的是直接被調回京城,在各部院任職。

    這些回京官員的人數在七十八人,創下了曆屆新高。究其原因,一來得益於歐陽修當年貶抑太學體,確實為國家選撥出了一大批人才。二來。是官家和富相公有意而為之……

    這些人裏,大半出自於嘉佑學社。雖然其中有一部分趨炎附勢。投入了趙宗實的懷抱。但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支持趙宗績——這自然離不開章惇等人多年來的積極奔走聯絡,把他們大都發展成了新學黨人。

    對於自己的地裏。長出了別人的莊稼,陳恪也隻有采取默許的態度,誰讓他也是嘉佑二年進士,哪有資格讓同年投靠?

    反觀人家王安石,是嘉佑二年會試的主考官,雖然宋朝嚴禁搞門生、座師那一套。但陳恪他們誰私下裏見了他,不得尊敬的稱一聲‘老師’?

    而且王安石養望多年,已經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他的新學不僅已經體係完善,在政務上也大有建樹。

    在地方上時。他無論何處為官,都能治理的五穀豐登、夜不閉戶,還大膽創造了‘青苗錢’、‘水利法’等善法,為百姓所感激,為公卿所稱讚。每每離任時,必有萬民相送之景。

    到三司才半年時間,王安石又動朝廷,推行了茶法改革。

    以往朝廷對茶葉采取包稅製,將專營權賣給大茶商。大茶商們包了茶葉銷路,不論茶葉質有多次。甚至摻上草葉作假,也不愁銷路,因為百姓從別處買不到茶,自然隻能高價買次茶。

    這樣的結果,就是百姓受損,朝廷挨罵,全便宜了那些大茶商……當然,也肥了有司的官員。

    如今在王安石的推動下,官府廢除了榷茶之法。改向茶場收取茶稅,允許百姓可以南來北往,自由販運茶葉。結果半年之內,茶葉的價格跌落了一半,質量卻比原先好了太多,銷量自然激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