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五六章 製科考試(中)(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614更新時間:2020-05-15 00:46:17

    -

    陳恪一位夫人的先人,那位狂儒柳開,當年為了出名。把自己往日所作一千多篇文章,裝了滿滿一車,應舉考試的時候,便自己推著車進考場,搞得大家都很錯愕。但無論如何,柳開打那之後就出名了,可謂深諳營銷之道。

    誰知道另一位夫人的娘家,也是此中高手。為了改變兒子以往浪蕩不羈的才子形象,使他像陳恪那樣,向國士轉型,蘇洵不許蘇軾再把精華浪費在花街柳巷中。自己也以身體不好告了假,在家裏日夜督促,逼他搖動如椽巨筆,連寫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一共五十篇策論公諸於眾。

    這五十篇策論陳恪都看過了,內容是相當全麵,從整頓官員,財政大計,安撫百姓,戶口管理,稅收政策,社會治安,直到強化軍事,麵麵俱到……簡直是生而知之、全知全能的五百年、哦不,八百年才出一個的才。

    上一個麽,是諸葛亮……

    大體而言,蘇軾的五十篇策論,反複講的是同一件事——下雖安,實則到處都存在隱患,一旦出事就有大危險!

    所以這個鳥世道,不改革肯定是不行了,希望官家能‘奮其剛健之威’,則‘智者願效其謀,勇者樂致其死’,隻要上下一心,則下大事‘縱橫顛倒無所施而不可’。

    當然除了喊口號之外,蘇軾也有具體的主張。那就是重拾儒家以德治國的仁愛精神。他雖然承認當下種種隱患,有‘立法之弊’。但更強調乃‘任人之失’,所謂‘失在於任人。而非法製之罪也’,他主張‘法者,末也’,堅持‘禮者,本也’,也就是以禮樂治國。以德治國。

    同時他堅決反對那些要變更法度的‘腐儒生’,抨擊他們是在‘惑亂世主’!

    他打比方,國家好比一個早期病人,目前‘言語。飲食,起居,動作,固無異於常人’,看不出什麽病症。遇到這種情況,庸醫則無知無覺,但如果讓扁鵲倉公看到,就會‘望之而驚也’。

    所以國家隻要使賢者在位,用人不疑,‘盡其才而責其成功’。就可以未雨綢繆,在病症早期便為國家調理康健。若是貿然用‘變法’之虎狼藥的話,隻會導致‘下益不可治’,甚至‘亂象立生’。

    所以他要闡述的觀點就是:隻要用人得當,就不需要變法!

    那麽用什麽樣的人呢?當然是我這樣的高人了……當然這是潛台詞。

    雖然千年以後,大家都能明白,蘇軾所主張的‘人治’,根本解決不了國家的痼疾。但在這個時代,他的主張還是很有市場的。

    因為變革的呼聲雖然成為主流。但對於如何變革,各方都有不同的看法,激進的高呼變法,保守派卻不想破壞祖宗成法,希望通過君臣的覺悟和能力,在原本的框架內,解決國家麵臨的危機。

    所以蘇軾的文章,極對那些老成之臣的胃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