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製信息權(1/3)

作者:閃爍字數:6776更新時間:2020-05-15 07:35:26

    第七十五章製信息權

    在總結北京會戰的時候,很多人都將美日聯軍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帕特裏奇,即過於激進的戰術,讓美日聯軍分散在了一千多公裏場的戰線上,在沒有打下津的時候就開始攻打北京,兵力嚴重分散,無法在某一方向上形成突破,最終讓東北軍抓住了反擊機會,一舉扭轉乾坤。

    這一指責不是沒有道理,隻不過並不全麵。

    看得深入一點的話,就能現,真正影響到美日聯軍的還是製空權。

    在北京會戰之前,雖然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打得非常艱辛,但是一直在挺進,而且每一步都很踏實,沒有給東北軍多少翻本機會。也就是,在北京會戰之前,美日聯軍掌握著戰爭主動權。

    從根本上講,美日聯軍能夠壓著東北軍打,主要就是掌握了製信息權,即做到了知己知彼,對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了如指掌。雖然在某些方麵,美日聯軍做得並不理想,比如在戰前偵察中,美日聯軍很少能夠準確掌握東北軍的部署情況,往往要到戰鬥打響之後,才能從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中判斷出東北軍的部署情況,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改變總體局麵,即美日聯軍在掌握戰場信息方麵,遠遠過了東北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津會戰初期的坦克大戰。在這場戰鬥中,美日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在北麵戰線上處於劣勢,一直被東北軍壓著打。到最後,美日聯軍能夠擊潰東北軍,甚至重創了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舉打開了津的大門,就是因為美日聯軍準確的掌握了戰場情況,現第六十五集團軍是東北軍的軟肋,從而在南麵集中與投入了主要的支援力量,打開了突破口,最終擊潰了東北軍。

    在軍事衛星係統癱瘓之後,製信息權在很大的程度是就是製空權。

    美日聯軍中,除了數量眾多的偵察機之外,還有大批電子戰機,以及戰場監視飛機。拿美軍的e-8來,隻需要一架e-8就能監視三百五十公裏範圍內的所有地麵部隊,並且同時跟蹤上千個目標。如果能將這種飛機部署到戰線後方一百公裏初,就能對東北軍的防區進行全麵監視。

    事實上,在之前的戰鬥中,e-8就是美日聯軍地麵部隊的眼睛。

    在很多時候,美日聯軍的地麵部隊都得依靠e-8提供的戰場情報來調整部署。

    除了e-8之外,美軍還有大批無人偵察機,特別是那些飛行高度在兩萬米左右,巡航時間過七十二時的大型無人偵察機。

    將這些空中信息戰平台整合到一起,就成了美軍的信息戰係統。

    毫無疑問,美軍的信息戰係統就是建立在製空權的基礎之上的,沒有製空權,美軍就沒有製信息權。

    在津會戰中,美軍在製空權上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比如在坦克大戰結束前,美軍沒能及時掌握東北軍在後方的調動與部署,讓第十六集團軍及時到達玉田,守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側翼,結果第一裝甲師差點全軍覆沒,到最後還不得不放走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沒能在野外戰場上殲滅東北軍的主力,為後麵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