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不是萬能的(2/5)

作者:迷路行者字數:22384更新時間:2020-05-24 04:01:34

    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肌膚(觸覺)或是其它現今科學熟悉的感官。

    由於感官的定義很模糊,故“超感官”的定義也很模糊,可通常認為“超感官”是指現今科學還不熟悉的訊息,這些能力與現代研究的神通有相應之處。

    真實的第六感其實是常人的感官生功能,每個人都與生俱來具有第六感,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強。有的人弱!

    對於第六感,現代心理學將研究重點放到了意識的深層,由此對於意識的活動,分析為意識和潛意識。在心理學上,潛意識與意識定義方法不同,意識有明確的內涵,而潛意識則是一個集合的籠統界定,不能意識到的意識統統稱為潛意識。

    由此可知,第六感屬於潛意識。

    什麽是第六感?

    一般認為。“第六感”這個詞與“直覺(inuiin)”大致吻合,描述直覺不隻是“第六感(hesihsense)”這個詞,其他還有:預感(hunh)、靈感(inspirain)、洞察力(insigh)、內在的聲音(innervie)或預兆(frebding)。

    一般認為,使用“直覺”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現代心理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直覺是指沒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覺,而“第六感”和“潛意識”這個詞在定義方法上是相同的,它們是一個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五種感官: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來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後整理分析。最後確實認識。而潛意識會接受到更多由意識層麵所遺漏的東西,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這些訊息經年累月的儲存在腦裏。是我們不曾察覺的。

    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麵、成為一種可辨認的感覺時,就是我們所的“直覺”、“第六感”。

    也就是,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並且是可以能過意識辨認的漂浮物。

    在佛教,把一切事物分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法及無為法五種。心法就是“心識”;心所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動功;色法是指根塵;心不相應法,它是指在法界中與心作用沒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無為法就是指心的真理性。

    總的來,佛法認為萬法唯心,一切唯識。

    因此總的來,第六識也,第七識也好,乃至第八識,都是一體的心識。五位中心法是根本,除了預知推斷或機體覺外,佛法重點在於通過修煉達到“心識”不受五塵傳遞而幹擾,心中不為所動,最終做到六根清淨的目的。

    心識的作用過程

    心識的基本作用過程是這樣:根塵與第八識中的種子互動,第六識對於外境進行分別,第七識不僅分別,而且執持於它,在這個過程中取第八識中的材料,與第六識一同加工,使之成為人們眼中的“事物”。

    根本上講,這三種識是一個心識的不同功用的顯現。它本質就是法界。

    第六識的功用是了別,因此顯而易見,第六感就是第六識,這比較牽強,而且,第六識的獨頭作用是依於自己的分別的習性而自作意的獨立分別的過程,它是有審思性的,不過不依外在的根塵而已。因此,它顯然也與第六感中講的潛意識中漂浮出來的被意識所意識到的東西不同。

    因此,我們不能第六感就是意識。

    根本上講,第八識就是世界的全部。站在這個意義上來。現代心理學所的不為意識所意識的事物,它自然屬於第八識中。

    現代心理學所的潛意識是對立於物質世界的。它是心理的集合,不是法界論域裏的概念。因此就名言的表意而言,它不是第八識。

    之所以要談這個問題是由於要涉及第八識變現的問題,這個變現與第六感有關係。

    一切有有漏事物熏習成種子,這個種子藏在第八識中,同時呢,第七識執持第八識為“自我”,根據這個種子生出種種現行,所的種子,就是可以生果的功能。在這個過程中,現行的事物,有兩種原因最終成果。一種是業力,一種是定力。

    潛意識的漂浮物,有時是定力,有時是業力。也就是,第六感有時是定力的結果,有時是業力的結果。

    由業力可變現的是自地物質世界以及身體;由定力,則可變現他界的他地的物質世界與身體以及聲、光等物質現象。

    第六感是一種對潛意識的漂浮物覺知。人在某種業力中或在某種止定的境界中,可以感知與第八識種子相關的事物,但是,顯而易見。第六感所感知的,一般是斷斷續續的,它沒有穩定性。這是由於絕大多數的第六感不是在深度禪定中所得到的感知。

    在現代心理學中,最深入潛意識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論。眾所周知。精神分析領域有三個代表人物,第一個當然是弗--洛--伊--德。他是精神分析的主幟;另外兩個是個體心理學的代表作家阿--德---勒和分析心理學的代表作家榮---格。

    在這三家中,對於潛意識分析最為成熟的是榮---格(jung)。榮---格所創立的分析心理學目前為止是微觀心理學中最為令人激動的學之一,是許多心理學家中走得最深的一個。

    在榮---格的著作中,潛意識稱為無意識。他:“意識這一心靈現象是具有某種狹隘的性質。在給定的某一時刻,它隻能包容很少同時並存的內容,餘下的一切便是無意識。隻是通過意識的連續運動,我們才對意識世界獲得一種行進感、獲得一種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們決不可能獲得整個的意象,因為我們的意識太狹窄;我們隻能窺到存在發出的閃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