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章:暮然回首(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5520更新時間:2020-05-27 07:39:16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出土了兩塊木櫝,那是兩名參加了伐楚之戰的普通秦國士兵的信件,這是一對兄弟,叫黑夫和驚,兄弟兩個寫信向家中要錢和衣服,其中驚十分著急。他,如果母親不快點寄錢的話,他的命很可能都保不住。錢不夠用了,他借別人的錢,希望母親給他送錢。黑夫希望母親把夏穿的衣服寄來,越快越好。如果家裏布貴的話,就多寄些錢,自己買布做夏衣。出去的時候以為時間不長,穿的還是比較厚的衣服,現在熱了,沒有衣服了,希望家裏給他送衣服。’

    呂哲怔怔的看著麵前的兩兄弟,負責看顧柴火的黑夫長得粗壯有著滿臉的絡腮胡,已經睡著的驚卻是顯得消瘦,鼻孔之下有著兩邊翹起的胡須。

    古人顯老,大多無法從外表看出年紀,不過他猜測驚大約是四十左右,而黑夫恐怕也有三十好幾。

    記載中這兩兄弟有參加過伐楚之戰,呂哲不知道現在是公元前多少年,但是從他們的穿著能看出黑夫和驚在伐楚之戰沒有什麽斬獲,兩人都是一身灰黑色戰袍並無著甲。

    再一問,呂哲得知兩人並不在同一個屯,黑夫在一名叫做健的屯長麾下,而驚的屯長正是交情還不錯的枷。

    呂哲訝然:“取單個字的人真多……”

    的確,春秋以來名字隻有一個字的非常多,有姓氏的少之又少。

    比如商鞅,他也是隻有一個‘鞅’字,逢人自我介紹時起先是自稱‘衛鞅’,並不是姓衛,所表達的意思是‘他來自衛國(衛地),名字叫鞅’。後來有了封地‘商’,成了一名‘封君’,他的封地名號也就成了姓,別人稱呼為‘商君’,自我介紹也就換成了‘商鞅’。

    人們名字的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生地或者封領,後麵才是名字,至於氏那是大貴族才有的,有氏的人明祖先非常顯赫。

    呂哲在這個時代已經生活快一年了,受於信息不發達的限製知道的東西極少,因為平時與單個名字的人接觸得多了,他對姓氏、名字的理解卻是很透徹。

    有時候他會想:“如果某有了封領,成了一名有封地的貴族,那塊封地恰好是在一名叫‘鬼’開頭的地方,那就要把姓名換成‘鬼哲’了。”

    本來還想交談許多,不過為了明有精神行軍,原本疲憊不堪的呂哲也就披著毯子在篝火的暖和下沉沉睡去。

    不知道是出於什麽考慮或者限製,秦軍每隻是日行三十裏,不多也不少到了三十裏就馬上進行駐紮。

    一路向北,部隊路過縣城時,該縣的縣尉總是會領著一些郡縣兵押送糧草進入軍營。不過越是往北人煙便越稀少,有時候部隊會專門駐紮上一派出士卒前往附近的縣城或是鄉村取糧。

    這時,呂哲才知道秦軍在國境內行軍是不攜帶軍糧的,糧草是由途徑的各郡縣提供。

    他有時候會想:“不提供充足的糧草是擔心軍隊叛變?”

    反複半個月,對於沒有這種經曆的呂哲來是一種折磨,由於走多了路腳底難免會起泡,他隻能每晚躲在帳篷忍痛挑破水泡,隔無論再怎麽難受也不能表現出來。

    之所以會躲在帳篷中挑破腳泡泡是有原因的,這五百人中會起腳泡泡的人非常少,一些士卒起水泡會被袍澤嘲笑,軍官也會有意識的排斥。

    呂哲明白那是為什麽,那是一種不信任感。他現在終於知道袍澤們幾乎都經曆過統一六國的戰爭,沒有作戰經驗的新丁會被老兵欺負,會被長官不信任。身為一名“現代人”的自尊心,他不想被人瞧不起,更不想被同僚們排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