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五章:再次出兵的可能性(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41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0:02

    感謝“滄田桑海007”“ 藍色鬱金香”兩位書友寶貴的月票!謝謝“6094”熱情的打賞!

    ps:最近是特殊情況,更新比較不穩定。晚上還會有一章。

    …………………………………………………………………………

    南郡的十九萬大軍中有作戰經驗的著實不多,除開與百越的幾戰、黔中郡的兩戰、衡山郡一役之外,平定南郡的作戰基本是規模的捕殺性質。

    先前的七萬戰兵基本是改編自平原戰役幸存的六國遺民,他們後麵有將近四萬人被選擇入侵黔中郡,一萬人則是進入衡山郡進行報複之戰,其中的兩萬一直是待在江陵作為戍衛部隊進行枯燥的操練。

    鹹陽派來的一萬援軍戰力怎麽樣還不清楚,不過呂哲親自查看後發現這支秦軍與之在陽周縣看到的秦軍別無二致,該是一支征召性質的部隊。

    秦國的征召部隊並不是一線常備軍,他們是由大多數老兵組成的一支隊伍,戰鬥力在秦國算是二流。

    在秦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不是戍衛鹹陽的京軍,更加不可能是各縣的郡縣兵,而是邊疆的邊軍。

    大概三十萬邊軍是秦**隊中精銳中的精銳,而這些部隊有大概十五萬在北疆軍序列,餘下的是被安排駐紮在雁門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這些北方的邊郡。

    北疆軍之前被擴充到三十萬,而後麵又被抽調出十萬到了太原郡交界處待命,現在的構成是以十萬的邊軍和十萬的征召兵為主。

    按照呂哲的看法,現下的軍隊戰鬥力基本可以分為幾個檔次,秦邊軍是第一等,鹹陽戍衛軍是第二等,秦征召軍也是第二等的序列,而建製完全缺乏實戰經驗的南郡戰兵是第三等。各郡的貴族武裝是第四等,亂糟糟沒有建製的亂軍是第五等。

    當然,這樣的計算有些粗糙,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與否是要看軍心士氣和後勤補給,第一等的秦邊軍缺乏糧秣或者什麽事情影響而變得士氣低落戰鬥力降低,亂軍也可能因為糧秣充足和個別意外而變得士氣高漲戰鬥力倍升。

    國無恒強國,軍無久強軍,青史篇章罷了。誰又能想得到一統六國的秦軍會在一幫貴族和暴民組成的連三流都算不上的軍隊抗擊之下被埋葬成了曆史呢?

    南郡目前不缺人、亦不缺財帛、也不缺糧,這正是練出精銳之師三個最大的前提,呂哲所需要的是尋找出合適的戰場。然後將部隊投入進去,用戰友或者敵人的死亡和鮮血去鍛煉出一支強軍。

    當然,甲具和兵器盡管已經在加緊製造,可是畢竟時間不長,軍隊的甲具和兵器依然沒有齊配,因此分批出戰也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經過三個月的緊急製造,動員了全軍大約五十萬人配合下,藤甲的數量該有二十三萬三千具,皮甲是兩萬兩千件。重甲卻隻有可憐的兩千五百具,一般是出戰的士卒才會有配置,留在江陵的戰兵根本就還沒有分配。

    藤甲的製作有幾個流程,編製藤甲是最簡單的工序。老幼和婦女就能將這個活幹的很好,麻煩的是煮練和等待幹燥。編製一套藤甲所需的時間是五,煮練和等待幹燥因為有新的烘幹技術則隻需要半個月左右,在官府的指派分工下。十數萬人每二十就能造出大約八萬件左右的藤甲。囤積到二十萬具藤甲的時候,呂哲覺得數量已經足夠,才下令停止編製藤甲改為編製滕盾。命令傳達到各縣時又多出了三萬具。因此最終定格在二十三萬具藤甲的數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